瀏覽次數:次
“你家娃咋不管管?我車好好停著,愣是給劃了兩道印子!”“小孩子家家跑跑跳跳沒輕沒重,您就多擔待擔待唄?”前幾日,陽光里第一社區兩戶人家因為娃玩耍蹭花了車,吵得臉紅脖子粗,說來說去誰也不服誰,最后只好找社區“陽光老任”調解室來評理。
正是帶著這樣的鄰里心結,一場別開生面的板凳會在北杜街道陽光里第一社區調解工作室展開。“陽光老任”調解室聯合北杜司法所,把兩戶居民和鄰里代表請到一起,老任先以“街坊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常話拉近距離,再講起自己調解過的類似故事:“以前有戶人家孩子踢球砸了窗戶,后來兩家商量著讓孩子幫忙打掃院子賠禮,反倒成了好朋友。”北杜司法所工作人員也借著話頭,用通俗語言解釋監護人責任相關法律知識,既沒擺架子,又把權責講得明明白白。
在輕松的氛圍中,車主慢慢消了氣:“其實也不是非要賠多少錢,就是覺得沒人管這事心里不舒服。”孩子家長也主動表示會好好教育孩子,以后多留意。最終,雙方達成諒解,不再追究責任,一場糾紛在大家的坦誠交流中順利化解。
這正是“陽光老任”調解室“用老鄰居的‘面子’換矛盾化解的‘里子’”的生動實踐。“陽光老任”調解工作室是由社區老黨員任軍田(“老任”)牽頭,整合社區鄉賢、專業律師以及轄區內“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和“普法志愿者”等力量成立的人民調解工作室,通過探索“柔性化解”模式,建立“老黨員示范引領+專業人士精準指導”工作機制,以法治講堂、案例展示、板凳會等“調解+”模式,融合“情、理、法” 三維度巧解鄰里結,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筑牢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第一道防線”。
以“情”為紐帶,柔性溝通破僵局。依托社區老黨員、老干部、鄉賢等“有威望、接地氣”的力量,“陽光老任”調解室以“老鄰居”身份搭建情感橋梁,用拉家常、講過往的柔性方式消解矛盾雙方對立情緒。通過“板凳會”等輕松場景分享調解故事,引導居民主動傾訴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在面對面交流中喚醒“遠親不如近鄰”的互助意識。同時,將矛盾化解與文明實踐結合,在調解中融入家風、孝道等傳統文化元素,如在處理遺產糾紛時同步開展 “家風故事” 分享,讓情感共鳴成為破解僵局的突破口,實現“止爭”與“育德”的雙重效果。
以“理”為依據,公平協商促共識。立足社區自治實際,“陽光老任”調解室聚焦征地拆遷、物業管理、婚姻家庭、鄰里矛盾等群眾關心的問題,以“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梳理矛盾焦點。通過“微議事”形式組織居民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引導雙方在利益平衡中達成共識,如針對房屋財產、合同簽訂等糾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析事理邏輯,讓群眾在協商中明晰權責邊界。將調解過程轉化為社區共識培育過程,推動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議、自己的矛盾自己解”的自治氛圍,把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以“法”為底線,專業支撐保公正。“陽光老任”調解室構建“老黨員示范引領 + 專業人士精準指導”機制,整合“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普法志愿者及專業律師資源,為調解提供法律支撐。在處理損害賠償、合同糾紛等問題時,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解讀條款,明確法律責任與邊界;通過法治講堂、案例展示等方式,向群眾普及反詐、婚姻家庭、跨境犯罪防范等法律知識,讓依法辦事成為調解的基本準則。同時,聯合司法所開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詢,確保每起調解都在法治框架內進行,以專業權威保障結果公正。
今年以來,“陽光老任”調解室已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0余件,開展普法宣傳20余場,普法宣傳受眾達1000人次。如今,“陽光老任”調解室已從單一調解平臺發展為集矛盾化解、法治宣傳于一體的基層治理載體,這支由社區工作者、專業律師、黨員骨干組成的調解隊伍,正用法治溫度暖化鄰里寒冰,以繡花功夫織就幸福圖景,成為社區治理的“和諧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