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國家安全和保密

秦簡“密”語:揭秘兩千年前的保密智慧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崗開挖水渠時,意外發掘出12座戰國末期至秦朝的墓葬,其中11號墓出土了1155枚竹簡,這些竹簡也因此被命名為睡虎地秦墓竹簡,又稱睡虎地秦簡、云夢秦簡,系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秦簡,也是第一次系統發現秦代律法。

墓主人是一名叫“喜”的秦朝基層官吏,出土的1155枚竹簡和80枚殘片是他生前抄錄的工作筆記,為研究秦國和秦朝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以及書法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翔實的依據。

經專家分類整理,睡虎地秦簡分為《秦律十八種》《法律答問》《為吏之道》等10個章節。其中,《秦律十八種》又包括《置吏律》《行書》《內史雜》等18種,有諸多關于保密方面的記載,體現了秦朝保密工作的嚴肅性、復雜性和科學性。

保密考慮周詳

秦朝的保密要求首先體現在對官員的約束和提醒上,《為吏之道》記載:“謹之謹之,謀不可遺,慎之慎之,言不可追”,意思是為吏者必須小心再小心,謀事不能有遺漏;慎重再慎重,說出的話是不能收回的。從中不難看出,秦朝十分注重培養官員的保密意識,要求官員做到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該做的不做。

公文管理嚴格

秦朝建立了一系列嚴格的公文管理制度,其中包含公文的制發、封裝、傳遞、保存等各個方面,其核心就在于防止公文傳遞和保管過程中被泄露。據記載,公文在傳遞途中,為防止私拆,需要進行封緘,即寫有文字的竹簡或木牘被捆扎后,在繩結處敷以特制的膠泥,即我們熟知的封泥,再在封泥上加蓋印章。公文送達后,收文官員首先查驗封泥是否完好,以確保公文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公文流轉規范

為確保公文及時、安全傳遞,秦朝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公文流轉措施。《行書》中記載:“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觱(畢),勿敢留。留者以律論之。”意思是傳送命書及標明急字的文書,應立即傳送;不急的,當天送完,不得擱壓。擱壓則依法論處。“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輒相報(也)。書有亡者,亟告官。隸臣妾老弱及不可誠仁者勿令。”意思是傳送或收到文書,必須登記發文或收文的具體時間,以便及時回復。文書如有遺失,應立即報告官府。隸臣妾(隸臣妾是指因本人犯罪,或被俘,或親屬連坐充作官奴婢者,男的稱隸臣,女的稱隸妾)年老體弱、不可靠的,不要派去送遞文書。由此可見,對不同緊急程度的公文,遞送時限要求是不一樣的,同時對遞送公文選人用人也有明確規定。

檔案管理嚴密

秦朝檔案存于專門的府庫(相當于現在的檔案室),其中檔案正本存于皇宮禁室,副本存于皇帝殿廷禁宮、丞相御史大夫府及郡縣。檔案室設有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檔案的保管、整理和使用等,確保檔案的安全和完整,并設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對各級官員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秦朝時期十分重視檔案的安全保密管理,尤其注重檔案室的防火、防盜,安排專人值夜看守的同時,還指派官員進行巡查檢查,體現了當時對重要場所的安全保密意識。

竹木載春秋,文脈承古今。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思想、制度的傳承從未中斷,簡牘上清晰記載著古代保密文化的印記,從保密制度的建立到保密措施的實踐,從保密意識的提升到法律制度的完善,秦簡為后世保密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