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網絡安全法是網絡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9月8日,網絡安全法修正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此次修改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強化網絡安全法律責任;堅持體系化銜接,加強與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有機銜接;堅持分類施策,科學設置網絡運行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等不同類型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修正草案是對我國網絡安全治理體系頂層設計的完善,構建層次分明的網絡安全治理框架,制定網絡安全管理行政處罰領域的配套實施規則,明確網絡數據安全統籌協調和執法部門職責。
網絡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為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但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網絡安全相關立法相繼制定實施,行政處罰法的修訂出臺,網絡和信息技術日益融入社會生產生活,網絡安全風險進一步凸顯,網絡安全法亟須適應新形勢,加強與新出臺法律的銜接協調。強化網絡安全法律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加強與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相關法律的體系化銜接。
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在信息時代,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當前,網絡安全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軍事安全等領域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顯。網絡安全是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加強網絡安全體制建設”。此次修正有助于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黨中央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戰略決策部署。
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網絡安全形勢已經發生深刻變化。
當前,信息技術已全面融入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便利公眾生活生產的同時,也對網絡安全構成嚴峻挑戰。近年來,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新風險層出不窮,關鍵領域和行業數據泄露、關鍵機構內部權限濫用等風險日益凸顯,域外網絡安全攻擊事件愈發頻繁。修正草案擬優化行政處罰類別與裁量標準,圍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和防范數據泄露風險等完善法律責任規定,這有助于強化對違法行為的震懾效力……此次修正有助于全面應對網絡安全新挑戰、防范網絡安全新風險。
具有鮮明的創新性。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快速迭代,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依托于數字基礎設施與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的創新驅動。修正草案一方面擬通過提高罰款額度和強化精準執法遏制網絡安全犯罪態勢,另一方面擬設計寬嚴相濟的行政裁量規則以激勵企業主動合法合規……此次修正有助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安全生態環境,加強對數據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安全底座”與創新空間,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