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互聯網治理已成為新時期全球治理的重點領域。網絡安全治理現代化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要求,通過梳理互聯網領域的焦點變遷與價值取向,探尋治理行為的基本方式方法,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貢獻。
網絡安全治理是一種戰略型治理。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的實踐方式和社會關系,使人類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世界,并進一步形塑著人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領域的生活方式。借助于網絡信息技術,人與人、國與國的交往超越了地緣范疇的自然時空,搭建起流動的、多維的、實時的網絡虛擬時空;網民的實踐活動在網絡空間中連續與展開,促使著網絡社會的生成、變化、發展,營造出了網絡社會時空。網絡安全受到威脅,國家和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維護國家網絡安全,使國家網絡主權不受侵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有著7億網民的網絡大國來說,與國土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一樣,屬于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
互聯網的普及幫助人們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空的束縛,也在兩個基本范疇上對國家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其一是涉及信息存儲、交換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安全,也可以稱之為硬安全。硬安全確保互聯網能夠存在、運行,是維持一個國家的互聯網存在的基礎性安全;其二是網絡空間中衍生的網絡文化、網絡輿論、網絡意識形態等的安全,可以稱為軟安全。軟安全保障著網絡社會的理性存在和網絡交往的有序進行,維護著國家的主流文化與意識形態。這兩類網絡安全都指向于國家安全,只有兩者都得到保障,才能夠呈現出網絡整體安全的態勢。
網絡安全治理是一種主導型治理。堅持黨的領導,賦予了網絡安全治理堅強的政治保證,確保治理工作沿著正確的道路開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持。網絡空間紛紜復雜,網絡安全挑戰眾多。網絡安全治理是長期、艱巨、復雜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輕輕松松就可以達到效果的。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了網絡安全治理擁有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強有力核心,能夠帶領我們適應不斷變化的網絡環境,克服不斷出現的各種困難。要在多元的網絡空間實現“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維護好國家的網絡安全,沒有黨的領導是不可能辦到的。
黨和人民群眾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以人民為中心”是網絡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則。人的社會生活在本質上都是實踐的,人民群眾在網絡中開展的各種活動,構建起各種網絡社會關系,形成多樣化的網絡社群。網絡安全治理要發動網民,也要帶領和管理網民,使其有序參與到治理活動中,打一場網絡安全的“人民戰爭”。
網絡安全治理是一種技術型治理。網絡安全治理需要重視技術、發展技術。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承載著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是網絡安全治理的物質前提和基礎保障。科學技術是人以自然界為對象的實踐活動方式的具體化,是人進行實踐活動,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互聯網是借助網信技術、基于網信硬件設施搭建的物質領域。人在網絡中開展的各種活動,構建的各種社會關系,都依賴于信息技術。對于現代國家而言,技術不僅反映著生產力水平,也對國家利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掌握核心的網絡信息技術,不僅生產力受到限制,國家在互聯網領域的主導權也會受制于他國,使人民的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與其他類型的技術一樣,人實踐活動的目的性,也影響著使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結果。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目的使用技術,既可以維護國家安全,也可能威脅國家安全。我國不僅要掌握核心技術,建設好我們自己的信息基礎設施,還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網絡安全風險情報搜集、報告、共享、研判、處置體系,拒止潛在的網絡攻擊,防控可能出現的網絡風險。此外,我們還需加強網絡素養、信息素養、技術素養教育,讓人民群眾能夠正確認識技術、運用技術,利用技術捍衛網絡安全。只有基于技術邏輯、運用技術手段、通過技術方式開展網絡安全治理,才能夠在技術層面維護好國家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治理是一種智慧型治理。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智慧社會”的概念,強調要提高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智慧社會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物聯網、量子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前沿科技支撐下建構,對網信技術的依賴性很強,安全要求也更高。網絡安全治理既要滿足智慧社會的基本安全需要,使服務器、智能終端、通信衛星等正常有序運行;又要滿足智慧社會的發展安全需要,保護好數據資源、核心技術、數字產權等,清除發展的障礙和隱患,并隨著智慧社會的發展不斷創新完善。所以,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人是第一資源,在技術密集型的互聯網領域,更是核心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要做到智慧型網絡安全治理,就需要加強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力度,造就世界一流的網絡安全科學家、工程師、管理者和創新團隊。智慧治理也是積極治理、創造治理。我國網絡安全治理的發展,需要調動起科研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育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擔當精神。只有在人才培養中注重德才兼修,人才選拔中注重德才兼備,科技人才才能在政策、制度、薪酬等方面提供外圍保障的同時,發揮出最大的能力。
網絡安全治理是一種協作型治理。網絡不是孤立的,虛擬和現實也不是割裂的。網絡安全問題不僅僅是線上安全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安全問題。維護網絡安全,一方面要考慮到線上與線下社會高度融合的時代背景,做到虛擬與現實的協同治理;另一方面,在治理過程中要信息共享、資源統籌、分工協作,這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也是衡量治理效率和水平的標準。這就要求我們調動起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個人,開展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維護、共同建設的協作治理。
網絡安全是不可回避的全球化議題,經歷了技術治理、網格治理、聯合國治理和國家中心治理的模式變遷。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世界各國應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倡議,提出世界各國應攜手應對網絡安全的挑戰。新時代網絡安全的全球化協作,應建立起對等合作的國際互聯網秩序,尊重各方的網絡主權,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建立起多邊框架規則,以此為基礎來開展合作,維護國際網絡安全。只有在尊重網絡主權的前提下展開國際合作與協商,才能真正構建起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網絡安全治理體系。(景星維 吳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