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月5日清晨,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西電社區工作人員趙陽陽不到6時就起床了,有一項統計工作還需要進行數據核對。
西電社區共有10名工作人員,服務水岸朝陽小區、電力四公司小區、化纖小區和電力技校小區5300多名群眾。全市開始實施封閉管理后,趙陽陽和同事們又多了一項工作:充當社區“代購員”,為群眾跑腿買藥、買生活物品。
“剛開始,群眾通過撥打社區電話或在小區微信群提出需求,我們將所需物品整理成清單,再到超市、藥店購買后及時給他們送到家中。”趙陽陽說,在西咸新區秦漢新城1月3日公布疫情防控期間群眾生活物資保供單位后,“代購”工作就相對簡單多了。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疫情防控期間群眾生活物資保供單位包括9家超市、6家藥房,轄區34個社區居民通過保供微信群或電話,就可以在社區對口超市、藥房購買直接配送到家的生活物資和藥品。“居民直接和保供單位對接,省去了我們核對物品、價格等環節,節約了群眾等待時間。”趙陽陽說,“在西電社區,居民購買的生活物資、藥品主要由社區工作人員負責配送到家。”
早上10時30分,趙陽陽接到藥房打來的電話,又到“取貨”的時間了。西電社區設在水岸朝陽小區,臨出門,趙陽陽看到31號樓的董奶奶又來到了社區。“家里沒面粉了,能不能幫忙買一點?”董奶奶對社區工作人員說。
“其實前兩天剛給她家里送了面粉和油呢!”在開車去藥房的路上,趙陽陽說,老人74歲了,最近獨自居家,“她就是想跟人說說話,有時候樓長去找她了解情況,能說上好長時間”。
從水岸朝陽小區來到蘭池三路西段的社區對口藥店聆家藥房,用了10分鐘,這次共有7個住戶買了藥,裝了滿滿一大袋,趙陽陽一項一項仔細進行了核對。“每天至少得跑兩趟藥店,多的時候三四次。”她說,西電社區住戶很多都是老年人,不會線上支付,所以費用得先墊著。
回到社區,趙陽陽再次清點藥品、一一消殺,然后按名單送到了樓棟下,通知樓長或志愿者下樓來取。21號樓的朱新平給父母買了降壓藥、速效救心丸等老年人常用藥,樓長郭建團打通電話,得知他正在16號樓陪老人。“你待著,我給你送過來。”郭建團對他說。28號樓的吳淑俠也買了降壓藥,老人拿到藥后連聲對樓長殷利玲表示感謝:“謝謝!你們真是解決了我的大難題,也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們!”殷利玲說:“鄰里鄰居的,不要這么客氣!”
藥品是居民們購買最多的東西,買奶粉、買菜、買面粉……各種需求都有,五花八門。趙陽陽說:“水岸朝陽小區有位住戶讓幫忙給孩子打印試卷,大家想了很多辦法,終于成功幫孩子打印好試卷。后來我們專門建了個微信群,以幫助其他有相同需求的群眾。”
在秦漢新城的各社區、村組,像趙陽陽這樣的“代購”是疫情防控期間保障群眾生活物資供應的一支重要力量。“雖然現在不能出去,但只要家里缺東西了,給社區打個電話,他們就會幫忙買回來。”家住正陽街道蘭池佳苑社區的張淑玲說。
送完藥,時間已過12時,社區廣場上,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從山東壽光為轄區居民采購的免費蔬菜套箱已堆成小山,趙陽陽來不及吃飯,趕緊加入到送菜上門的隊伍中。中途,趙陽陽又到藥店取了一趟藥、完成了社區租戶統計……做完這些工作,已經晚上10時了。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瑣碎繁雜,哪里有事就得往哪里跑,趙陽陽經常忙得幾天都沒給6歲的兒子打一回電話。“我們一家三口,我住社區安排的宿舍,老公在咸陽出不來,孩子在正陽街道外婆家里,娃打來電話我總是顧不上接,等忙完他已經睡了。”趙陽陽說。
社區進行核酸采樣的時候,趙陽陽負責信息錄入。實施封閉管理后,趙陽陽和同事們經常凌晨一兩點才能躺下,早上6時就得起床,社區核酸采樣時,更是睡不了幾個小時。
“今天算是下班比較早的一天了。”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