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月19日早晨,回到河北邯鄲的苗林強分別給黃馬嚴村黨支部書記許勝利、馬家窯村村主任郭萬順、村會計侯彥群等人一一打了電話,說到動情處,這位37歲河北漢子流下了眼淚。
“小苗,明年疫情過去,再來咱們村!”侯彥群給他發了一條微信信息。
對于苗林強來說,滯留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周陵街道馬家窯村、成為村里“第48戶”的這27天,是他人生里最難忘的一次經歷,馬家窯的200多個村民,已經成為他的親人。(詳情請點擊查看《第48戶!》)
最近一個星期,許勝利看到苗林強給妻子和兩個孩子打視頻電話的次數明顯多了。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逐漸常態化,苗林強的空閑時間慢慢多了,歸鄉的愿望則更加強烈——但他又不好意思跟村里提出來。
許勝利知道苗林強歸心似箭,便對他說:“別著急,只要政策一允許,我就給你辦離鄉證明。”
1月16日,秦漢新城全域降為低風險地區。這天晚上,許勝利找到苗林強,讓他填寫了離鄉證明,很快,證明辦下來了。
看著苗林強就要踏上回家的路,郭萬順又想到了下雪的那一天早上。“6點鐘我出門,看到每家每戶門口和街道都干干凈凈,村委會院子里有個人正在掃雪,過去一看,是小苗。”郭萬順回憶,“這真是個踏實的人。”
很快,苗林強為大家掃雪的事,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的付出,我們都看到了。”村民茹小燕是村里的志愿者,苗林強來到村里后,她主動承擔起為他送早餐的任務,臊子面、肉夾饃、稀飯、荷包蛋、豆漿、油餅……每天不重樣。“村里人都記得苗林強的好,不管誰家做了好吃的,都會給他端上一份。”茹小燕說。
滯留馬家窯村后,看到大家為疫情防控工作日夜奔忙,苗林強主動找到郭萬順,成為了村里志愿服務隊的一員。“我沒有去的地方,是馬家窯村的鄉親們收留了我。參加志愿服務隊,也是想幫幫大家,你們太累了!”他說。
村里進行核酸檢測采樣時,苗林強幫忙維持秩序,引導村民掃碼、測溫;沒有采樣時,他白天參與在村口卡點執勤,晚上跟著巡邏隊巡邏、值守。
“每天早上6點多7點去村委會,都能看到屋子里亮著燈,小苗已經收拾好了辦公室,替我們把心都操到了。”侯彥群說。
回邯鄲的時間定在1月18日。苗林強爭取回家前這一天多時間,把村里47戶人家差不多走個遍。“就想到鄰居家里都坐一坐,認個門,這樣下次回來就不會忘了。”他說。
17日傍晚,村民王崗好親自下廚做了幾個家常菜,與這位早已情同兄弟的親人道別。在聲聲祝福中,苗林強不禁紅了眼眶。
離別的時間越來越近,村民范太啟的心里有一件事放不下。這段時間,范太啟和苗林強每天晚上在村口值守到凌晨,早已熟悉如兄弟,但因為妻子身體不適等原因,他家還沒為苗林強送過一次飯。
18日中午,在郭萬順家里吃過午飯,苗林強收拾行李來到村口,在送別的人群中,范太啟往他的口袋里塞了100元錢:“兄弟,路上買瓶水喝。記得常回家來看看!”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接苗林強的車只能開到高速路出口。“17號晚上接到林強的電話,我們今天早上5點多從家里出發,7個多小時開了700多公里。著急見親人吶!”苗林強的姐夫王利衛說。
為感謝馬家窯村村民對苗林強的照顧,王利衛一行3人帶來了永年廣府酥魚、驢肉香腸、叢臺酒等邯鄲特產,并為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捐了1000元錢。回到村里,侯彥群給每家都分了一點特產,“讓鄉親們都能感受到小苗的感激之情”。
18日晚上11時30分,苗林強回到了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姚寨鄉牛堡村的家,他連夜為馬家窯村的村民們寫了一封感謝信:
“可親可敬的馬家窯村親人們:……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我的感恩之情。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同時我也向你們保證,我會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馬家窯第48戶’,苗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