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月24日,西安全域降為低風險區域。按照省市部署要求,西咸新區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舉措,多措并舉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及時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全力以赴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損失補回來,奮力跑出復工復業加速度,努力實現今年一季度經濟“開門穩”
材料進場 技術研討重點在建項目陸續復工

“特殊時期,大家更要克服一切困難,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也要保障項目的建設進展。” 1月18日上午,在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部正在召開視頻會議,討論并安排項目復工的各項準備工作。

位于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是綠地集團與陜西省政府千億戰略合作的重點項目,在2021年底,項目便迎來了主體結構施工至47層,結構高度成功突破200米的建設新節點。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440余工人及管理人員堅守項目現場,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全力保障項目連續建設。
“我們根據項目現場的實際情況,及時梳理施工作業面,并根據現有材料和人員,有序開展核心筒及外幕墻等部位的施工。” 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大廈項目工作人員介紹。在全力保障留守人員的生活物資所需、解決各種困難,項目工地實行封閉管理,通過流動核酸上門采樣,辦公區、生活區等重點區域多輪消殺等防疫措施,保障項目工地的安全。
據項目工作人員介紹,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近期,項目建設所需的主要材料運輸事宜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逐一解決,項目部正逐項落實全面復工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材料進場后第一時間全面復工。

同樣的重點在建項目還有固定坐席6萬座的西安國際足球中心。該項目是為2023年西安市承辦的“亞洲杯”建設的專業足球場館。2021年底已實現16.3萬平方米場館混凝土主體結構封頂、7600噸鋼結構屋蓋合攏,場館整體主體結構已全面呈現,接下來要進行車庫主體施工、主場館二次結構施工、預制看臺吊裝、機電管線施工等。

疫情防控以來,工地由于封控管理停工,但疫情防控、技術學習和研討與準備復工的腳步沒有一絲停滯。每日的防疫消殺、后續的施工方案研究、片區施工面工作梳理總結、對項目進行復工后的分類分批統籌調度等工作,都是在確保項目復工后實現實質性連續施工,搶工期,夯實項目建設,逐漸恢復正常的良好態勢。
為企業紓困解難題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我們目前急需辦理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但是現在受疫情影響,沒有辦法趕過去,請問有什么辦法呢?”1月11日,綠地集團西咸新區綠源置業有限公司辦稅人馬亞君通過電話聯系到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稅務局企業稅收管理員。
在了解企業需求及實際情況后,稅收管理員第一時間讓企業在電子稅務局提交了退稅申請,并迅速溝通各部門,進行系統內退稅流程的審批,在一小時內為該企業辦理了退稅。1月12日下午,2000余萬元的退稅全部到賬,“他們在特殊時期的便民服務,真正做到了想納稅人之所想,急納稅人之所急。”收到退稅款后,綠地集團西咸新區綠源置業有限公司對空港新城稅務局疫情期間的高效服務表示感謝。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圓通速遞西北管理區總經理章小平。1月18日,圓通航空智慧供應鏈中心項目進入立項備案環節,航空物流發展局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由專職項目“店小二”全流程為企業提供“保姆式”幫辦代辦服務,從資料準備開始,全程通過微信、電話與審批服務局居家工作人員段博宇進行業務溝通,修改完善申報材料。
“真沒想到,特殊時期下的空港效率依舊這么給力,太感謝你們了。”章小平在電話里贊嘆道。因審批全程是由手機端操作,為確保申報材料審查無誤,審批人員將所需信息全部抄寫下來,再逐項填入手機操作頁面完成審查,項目單位當天就收到了加蓋電子印章的備案確認書。

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2021年12月23日起,空港新城政務服務大廳暫停辦理業務。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群眾業務辦理需求,空港新城采取“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依托陜西政務服務網“網上辦”、政務服務微信“掌上辦”,停業不停工,在線服務轄區企業群眾。
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已為華越智能電網研發制造中心、圓通航空智慧供應鏈中心等14個項目,陜西聯儲倉儲開發、陜西那拉云供應鏈等40余家公司辦理了項目備案、用地規劃許可、發票申領、建筑物命名等業務80件,接待稅務、社保、居民醫保、施工許可、醫師執業注冊等電話、線上業務咨詢3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