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劉素霞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作為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秦嶺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2018年,陜西深入推進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專項整治,實現了政治上查清、整治上徹底、長遠上規范的預期目標。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事關陜西發展和全國大局。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牢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牢記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持之以恒地有效地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指出,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蛾兾魇∏貛X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是陜西省和西安市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所進行的地方立法,其中《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是我國首次為一條山脈所進行的地方立法。必須加快修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規劃,劃定秦嶺地區生態保護紅線,認真研究現有的法律法規,結合實際情況,以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為原則,使修訂好的《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從源頭上遏制各類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發生。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我們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使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扎實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立足于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維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秦嶺保護長遠管用的體制機制。更好宣傳解讀秦嶺保護重大意義和相關法律法規,營造關心秦嶺、保護秦嶺的良好氛圍。嚴格執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干部,要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并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規性和非常規性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應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是為了民生。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應扎實做好植樹增綠、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推動秦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以實際行動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更多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