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貸款資金到賬以后,我們將對機組供熱能力進行提升,不僅能大幅提升區域供熱保障水平,還能進一步降低碳排放。”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聯盟說道。今年6月,全省首筆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成功落地西咸新區,這標志著陜西省在碳金融創新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省內相關企業、金融機構提供了可參考的實踐范本。
在國家“雙碳”戰略框架下,2022年,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布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的通知》,西咸新區入選試點名單,成為陜西省唯一的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此后,省市兩級持續加碼政策扶持,從出臺支持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的專項措施,到制定金融支持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今年5月,陜西省六部門(生態環境廳、發改委、財政廳、中國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等)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推動陜西綠色低碳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出臺8大措施15條具體舉措,明確將西咸新區國家試點作為重點支持對象,為陜西綠色低碳轉型與“美麗陜西”建設注入政策動能。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西咸新區享受到了綠色金融的“福利”,低碳轉型步伐持續加快。
“量體裁衣”讓企業獲得“真金白銀”
走進涇河新城某產業園屋頂光伏項目現場,秦農銀行西咸支行客戶經理吳強介紹:“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園區提供551.7萬kWh清潔電能,預計減排二氧化碳約2757.08噸。”該項目采用的“碳減排掛鉤”貸款模式,將利率與企業低碳減排成效直接掛鉤——若達成約定減排目標,企業即可享受優惠利率,實現“減排越多、成本越低”的良性循環。
更具創新性的實踐是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的落地。陜西渭河發電作為全省首個試點企業,通過技術改造降低能源消耗,以持有的碳排放權盈余作為質押物,成功從興業銀行獲得1000萬元融資,真正將“綠色資產”轉化為“真金白銀”。
創新實踐不僅于此,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推出的“氣候友好型企業評價體系”同樣成效顯著。該體系以28項指標將企業劃分為A、B、C三級,A級企業可獲差異化支持。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就憑借突出的“綠色能力” 獲評A級,成功獲得5.4億元綠色貸款,為擴大項目規模與產能提供了資金保障。
綠色金融激活產業升級新動能
綠色金融的價值不僅在于對綠色產業的直接支持,更在于以創新思維破解轉型難題。目前,西咸新區已為41個項目爭取到122億元金融支持,吸引隆基綠能、維納氫能等龍頭企業落地,帶動光伏制造、氫能源裝備等綠色產業加速集聚,形成產業與金融良性互動的生態格局。
在人才與智力儲備方面,西咸新區聯動多方資源,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推進的綠色金融人才培育與創新支持體系:與中央財經大學、中碳登合作;與四川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成立氣候投融資聯盟;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國家隊”和陜煤、延長石油等省內龍頭企業,以及SGS等國內外專業機構建立合作意向。通過30余場培訓為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提供能力建設支持,為氣候投融資政策研究和路徑模式探索提供智力支持。
“讓環境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使‘雙碳’目標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楊靜表示,試點的核心價值在于構建綠色產業與金融資本的互動生態。西咸新區正以實踐探索為全國氣候投融資試點提供可復制的“西咸方案”,在助力企業發展的同時,推動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