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周末帶娃在灃河金灣搭個帳篷,環境好、空氣清新,露營特別舒服。”家住能源金貿區的王女士的愜意體驗,正是西咸新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生動注腳。每逢周末,灃河金灣的草坪上便撐起座座帳篷,市民們伴著河風休憩聊天,共享生態改善的成果。
作為全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先行區,西咸新區緊扣高質量發展與綠色低碳轉型主線,以“科學精準、主動幫扶、便民利企”為指導思想,不斷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發展。
2025年上半年,新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低至4.615,達到新區成立以來最優水平;優良天數116天,同比增加7天,新區的藍天已成為市民朋友圈里的“常客”。
源頭控污
減污降碳出實招
“以往噴漆時氣味嗆人,現在換了水性漆,味道改善了很多。”灃東新城某汽修企業噴漆工王師傅的切身感受,道出了新區治污攻堅的實效。近年來,西咸新區大力推動轄區193家涉噴涂汽修企業全面完成“油改水”改造,采用環保的水性涂料替代傳統油漆后,揮發性有機物逸散量減少60%以上。
從行業整治到能源革新,治污攻堅在西咸新區全面發力。截至目前,轄區內470.7蒸噸燃氣鍋爐完成超低氮改造,氮氧化物排放下降40%;淘汰15家企業光氧設施,徹底消除潛在的二次污染風險。
在生物質利用方面,西咸新區探索“秸稈變菇”循環農業模式,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降碳增收雙贏。“1噸生物質干料能減少1.5噸碳排放。”窯店街道食用菌示范基地負責人程雨說,基地用800噸秸稈果枝制成基料種植赤松茸,既防止焚燒污染,又實現變廢為寶。與此同時,太平鎮試點建設“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點”,搭建起了秸稈從田間到利用終端的高效轉化橋梁,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結構優化
綠色轉型加速度
西咸新區全力挖掘減排潛力,通過能源清潔化替代、產業綠色化升級、交通電動化轉型等舉措,為高質量發展擴容空間。
“房頂裝了光伏板,發電自家能用,賣給電網一年還能賺5000多塊。”說起自家屋頂安裝的光伏屋頂,正陽街道怡魏村村民怡志輝難掩喜悅,這是西咸新區推廣清潔能源的生動縮影——正陽街道怡魏村、窯店街道三義村的2個“光伏+”項目已順利并網,39戶農戶享受到清潔能源帶來的紅利。此外,新區探索中深層地熱能供暖,目前覆蓋面積達172萬平方米,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正在加速構建。
產業與交通領域的綠色轉型同樣成效顯著:6家企業完成退城搬遷;406輛老舊柴油貨車被淘汰,國六及新能源商砼車、渣土車替代率達99%;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東航92輛非道路移動機械實現全部電動化,全域產業升級正穩步推進。
服務升級
共治共享有溫度
日前,空港新城創新推出“環保服務直通卡”,卡面標注著團隊成員的手機號碼,掃描二維碼還能查詢污染防治、環保審批和執法檢查等信息。這張卡既是企業的“環保小助手”,也是群眾投訴反饋的“快速直通車”。家住空港新城的胡女士說:“通過這張卡能直接聯系到負責人,問題解決得又快又好。”
不僅如此,西咸新區還通過“專家團”助力企業綠色轉型。新區生態環境局邀請專家上門提供“一對一”幫扶,累計創建A、B級和績效引領性企業21家,占全市總量的五分之一。“升級成引領性企業后,重污染天氣也能持續生產,節省了經濟成本,提升了環境效益。”西安南玻節能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今年7月,該企業在新區幫扶下,獲批全市首例玻璃后加工引領性企業。
針對重點項目,新區開展駐點指導做好“綠色保障”。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灃西)工作部結合西興高速改擴建灃西段施工工序,安排專人按工序駐點指導,確保大氣管控措施 “第一時間”直達現場,指導施工單位科學施工,實現環保與進度兩不誤。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持續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深挖企業綠色潛力,加強企業培育,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用實打實的舉措讓天空更藍、河水更清,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