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立冬過后,西咸新區依舊生機盎然。澄澈通透的“西咸藍”高懸天際,色彩斑斕的“生態彩”鋪陳大地,清澈見底的“河湖景”縈繞城市。這些觸手可及的生態愜意,正是新區近年來深耕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寫照,一幅生態與發展共生共榮的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西咸藍”常伴
好天氣成日常

曾經,“好天氣”是西咸市民朋友圈的“稀缺分享”,如今已成為西咸新區的生活常態。今年前三季度,新區優良天數達到202天,較去年同期增加19天;PM2.5濃度降至34.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7%。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等多項指標均創下新區成立以來的最優紀錄,“西咸藍”出現頻率更高、持續時間更長。

在灃東新城,居民王女士明顯感受到了變化:“現在每天早上推開窗,都能看到藍天白云,晨練時路邊的元寶楓、柏樹色彩交織,心情都變好了。”這份直觀的體驗背后,是新區全方位的治理舉措。從工業廢氣治理到機動車尾氣管控,從揚塵污染防治到秸稈禁燒巡查,一系列組合拳讓空氣質量穩步提升,也讓市民家門口的居住環境愈發舒心。
河湖景常新
水清岸綠聚人氣

渭河蜿蜒流淌,灃河碧波蕩漾,“六河一湖”如同彩色紐帶,串聯起西咸新區的生態脈絡。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渭河、灃河等主要河湖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灃皂河以及西北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同樣保持100%達標,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如今在西咸新區隨處可見。
如今的灃河生態景區,已成為市民休閑打卡的熱門地。沿河岸步道前行,兩岸植被蔥郁、河水清澈見底,水鳥不時低空掠過,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一到周末,孩子就吵著要來這里放風箏、野餐。環境好,大人孩子都能放松。”市民李女士的感受,正是新區河湖治理成效的真實寫照。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西咸新區的河湖不僅“顏值”飆升,“水質”也持續向好,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名片。
綠地景常繞
推窗見綠觸手可及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生態綠化建設提速升級,新增綠地面積30.79萬平方米,新建2個口袋公園,讓市民生活被綠意與美景環繞。

在能源金貿區的金灣文化公園,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元寶楓、銀杏等彩葉植物錯落搭配,成為周邊居民茶余飯后的休閑首選。“下樓就是公園,景美還有健身器材,每天都要來這‘打卡’。”家住綠地新里鉑瑞公館的張大爺笑著說。
除了拓展綠化空間,新區還在綠色發展中精打細算,全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98.7%,讓廢棄物變廢為寶,既守護了環境,又節約了資源,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建設各環節。
低碳路常行
創新驅動強動能
西咸新區以綠色低碳為發展導向,在減污降碳領域持續發力,交出了亮眼成績單:新區11個案例獲評西安市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優秀案例,數量位居全市第一;灃西新城“‘逐’綠前行‘碳’索未來,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創新實踐案例,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園區,為全國園區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西咸經驗”。

作為全省唯一入選陜西省綠色金融工作協調機制的區縣級機構,西咸新區在創新領域持續突破。成功落地全省首單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全市首筆取水權質押貸款等一批綠色金融產品,累計引導120余億元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領域;目前已評價入庫氣候投融資主體170個,預計年減碳量可達82.9萬噸,帶動投資1022億元。
技術創新層面,新區聯動中碳登、北京綠交所、聯想集團等企業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聯合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建成雙碳研究院、負碳技術研究中心等低碳技術創新載體,聚焦電子電器、智能制造、無人機等8個產品開展碳足跡評價,推動氣候投融資與產業技術創新深度融合,為綠色低碳發展筑牢資金與技術“雙支撐”。
服務暖常隨
助企落地提效率
西咸新區在堅守生態保護底線的同時,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溫度、高效率的服務保障。重點項目環評手續連續四年辦結率100%,讓企業項目落地少跑腿;將26家企業納入“無事不擾”柔性監管“白名單”,在監管中彰顯服務溫度。
此前,在推動年產10000噸氟磷酸釩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落地過程中,灃西新城通過“標準地+區域環評”改革推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企業僅用10天就完成環評審批及公示。“之前需要反復與編制單位溝通修改報告表,踏勘和評審還要協調時間,前前后后得好幾個月。現在網上申請,簽完告知承諾書很快就拿到審批結果,太方便了。”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慨。

天藍、水清、岸綠、低碳、服務優,這份生態成績單既承載著西咸新區的發展理念,也飽含著市民滿滿的幸福感。未來,新區將繼續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群眾,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近年來,西咸新區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重視群眾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凝心聚力推進西咸一體化、做強秦創原總窗口、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誠邀您關注西咸,通過新區官方網站、微博為區域產業升級、民生改善、創新賦能等各方面建設,獻上您的寶貴建議,我們將認真傾聽、積極采納,與您一同共繪城市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