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綠色發展生態西咸

一文讀懂《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重點內容

此次條例修改 由過去“開發”變為“保護”

      條例對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的范圍分別作出規定。

核心保護區

秦嶺范圍下列區域,除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外,應當劃為核心保護區:

(一)海拔2000米以上區域,秦嶺山系主梁兩側各1000米以內、主要支脈兩側各500米以內的區域;

(二)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的核心保護區,世界遺產;

(三)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

(四)自然保護區一般控制區中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棲息地與其他重要生態功能區集中連片,需要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的區域。

經初步測算,核心保護區面積為0.81萬km2,占秦嶺區域面積約14%,與2017年條例規定的“禁止開發區”面積占比0.77%相比,提高了近20倍。

重點保護區

秦嶺范圍下列區域,除核心保護區、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外,應當劃為重點保護區:

(一)海拔1500米至2000米之間的區域;

(二)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的一般控制區,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

(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公園的重要功能區、植物園、水利風景區;

(四)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點)、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國有天然林分布區,重要濕地,重要的大中型水庫、天然湖泊;

(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經初步測算,重點保護區面積為1.76萬km2,占秦嶺區域面積約30%。

一般保護區

秦嶺范圍內除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以外的區域,為一般保護區。

經初步測算,一般保護區面積為3.25萬km2,占秦嶺區域面積約56%。

法律、行政法規對條例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劃定的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的管理有相關規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核心保護區不得進行與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無關的活動;重點保護區不得進行與其保護功能不相符的開發建設活動。一般保護區生產、生活和建設活動,應當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

在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實施能源、交通、水利、國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報省人民政府審定。

在秦嶺范圍內的生產、生活和建設活動應當符合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依法采取相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保證秦嶺生態功能不降低。

下列專項規劃由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組織編制,并依法進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經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審查,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一)污染防治專項規劃;

(二)水資源保護利用專項規劃、水土保持專項規劃;

(三)天然林保護專項規劃、濕地保護專項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規劃;

(四)礦產資源開發專項規劃;

(五)旅游專項規劃;

(六)其他需要編制的專項規劃。

此次條例修改 進一步細化了秦嶺主梁和主要支脈在陜西的范圍

秦嶺山系主梁,是指秦嶺山脈西起陜甘界,經玉皇山、鰲山、太白山、終南山、草鏈嶺、華山一線,東至陜豫界,渭河流域與嘉陵江、漢江、南洛河流域的分水嶺;

主要支脈,是指連接秦嶺山系主梁且海拔在1500米以上具有重要生態功能需要重點予以保護的支脈;

主梁兩側各1000米、主要支脈兩側各500米以內的區域,按照投影范圍計算。

      植被保護

禁止在秦嶺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鼓勵在秦嶺二十五度以下的坡耕地進行退耕還林還草。

已在禁墾的陡坡地范圍內開墾種植農作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退耕還林還草計劃,采取經濟補貼、政策激勵等措施,組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退耕還林還草。已經退耕還林還草的土地,由縣級以上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林業、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土地用途和權屬登記予以變更。

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的林木禁止采伐,國家和省人民政府劃定的公益林只能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但因科學研究、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搶險救災需要采伐的除外。

水資源保護

在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水電站。核心保護區內已建成或者在建的水電站,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組織限期退出、拆除,恢復生態;重點保護區內已建成或者在建的水電站,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評估整治標準及處置方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組織限期整治或者退出、拆除,恢復生態。

在秦嶺的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禁止圍河(湖)造田,違規修建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存放物料,擅自搭建設置旅游、漁業設施;禁止堆放、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體的物體;禁止其他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及影響行洪安全的行為。

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秦嶺范圍內,禁止以下危害野生動植物的行為:

(一)非法獵捕、殺害、采集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破壞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地及其環境;

(二)在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使用污染其生息環境的農藥;

(三)使用非法工具或者非法方法獵捕其他野生動物;

(四)損壞保護設施和保護標志;

(五)非法引進、放歸外來物種,隨意放生野生動物;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危害野生動植物的行為。

開發建設活動的生態環境保護

禁止在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勘探、開發礦產資源和開山采石,禁止在秦嶺主梁以北的秦嶺范圍內開山采石。已取得礦業權的企業和現有采石企業,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組織限期退出。

礦產資源開發企業對產生的尾礦應當按照尾礦庫設計要求排放堆存,尾礦庫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在線監測系統。尾礦庫停止使用后,礦山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閉庫,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核心保護區內,原住居民除保障基本生活需要,開展必要的、基本的生產活動外,不得進行其他生產建設活動。

在秦嶺范圍內依法批準的旅游景區開展生態旅游、建設旅游項目,應當嚴格執行批準的旅游景區規劃,景區管理機構應當制定旅游景區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報批準其設立的人民政府審定后組織實施。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調整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符合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的要求,并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城鎮建設在開發邊界內按照批準的規劃實施,城鎮開發邊界的變更須經原審批機關同意。

核心保護區內,除原住居民保障基本生活需要,開展必要的、基本的生產活動外,不得進行其他生產建設活動。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優先實施生態搬遷等措施引導核心保護區內的居民有序遷出。

在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的鄉村,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報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批后實施。

監督管理

根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建立綜合執法機構,也可以由縣級行政執法部門在鄉(鎮)派駐執法人員組成聯合執法機構,或者依法委托有關保護管理機構進行執法。

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會志愿者和其他公民參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實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相關建設活動進行監督。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對秦嶺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持續下降或者未完成秦嶺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改善目標的地區,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約談有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約談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法律責任

在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違法進行開發建設活動的,由縣級以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恢復原狀,對單位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非法開發礦產資源和開山采石的,由縣級以上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開采,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根據違法情形依法可并處以違法所得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并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拒不停止違法行為,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吊銷勘查許可證或者采礦許可證。

造成秦嶺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或個人,應當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行為人因同一生態環境損害行為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需要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其依法承擔生態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