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綠色發展生態西咸

【美麗三秦】生態視角—臭氧污染防治的“西咸模式”

眾所周知,臭氧能隔絕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傷害,億萬年以前,臭氧層就開始充當地球生物進化的“保護傘”。然而,近年來,“臭氧污染”一詞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臭氧轉身一變成了看不見摸不著的“隱形殺手”。

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一市一策”駐點項目經理 任書豪: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新區的高時空分辨率VOCs走航監測車,它現在正在進行我們新區每月例行的VOCs走航任務。通過我們VOCs走航監測可以摸清新區VOCs的整體的污染狀況、污染分布、污染水平。

為什么要對揮發性有機物VOCs進行走航監測呢?據了解,氮氧化物以及揮發性有機物是產生臭氧的兩種“原料”,被稱為生成臭氧的前體物。它們在強烈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下,經過光化學反應,就會產生臭氧。溫度越高、紫外輻射越強,臭氧濃度往往也就越高。

事實上,臭氧一直是人們的好幫手,在消毒殺菌、抗炎抗感染、提高機體免疫力、向缺血組織供氧等臨床應用中均有大作用。低濃度臭氧無害,然而,由于臭氧具有強氧化性,當濃度過高時,就會成為無形的殺手。對人類而言,從中樞神經系統到呼吸系統,從血液到骨骼,都會受到它的損害。通常情況下,一天中臭氧濃度最大8小時均值超過每立方米160微克,即成為臭氧污染。

近年來,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成為全國大氣污染重點城市的重大課題。陜西西咸新區正處于國家級新區集中開發建設期,2019年,西咸新區深化科技力量,聯合中國環科院開展臭氧敏感性專題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新民:臭氧敏感性分析,它的目的就是識別出在這一個地方到底對臭氧生成貢獻對大的是誰,是氮氧化物還是VOCs,西咸新區臭氧敏感性分析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VOCs分析測試方法獲得了大量的一手監測數據,用這些監測數據我們結合一些模型方法,我們識別出西咸新區臭氧主要是VOCs敏感控制型。

這一結論是西咸新區對臭氧污染進行科學減排、精準管控的重要基礎,在這一基礎上,西咸新區制定臭氧污染防治專項方案,實施夏季臭氧分級精準管控,重點管控揮發性有機物。

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路震亞:我們所說的分級管控其實是創新的一個思路,也就是說我們根據氣象的不同的條件來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說預測預報氣象條件相對有利的情況下,我們就實行一些常態化的管控措施,如果說是預測預報我們這一天可能會造成污染,我們會采取一些加嚴的管控措施。

位于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西部云谷三期項目,主要打造灃西新城的硬科技小鎮,項目目前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在夏季臭氧污染方面,這個項目主要的污染源有基礎施工階段的防水作業、裝飾裝修階段的外墻涂料施工等。

西部云谷三期項目負責人 付佳豪:加嚴管控期間,我們就相應地調整我們一些作業,比如說防水施工,相應地調整到晚上進行作業,第二個外墻涂料我們也調整到晚上。

防水施工作業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制造防水材料的企業也是西咸新區重點管控對象。陜西晴空防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防水材料制造、施工和技術咨詢為一體的技術密集型企業,主要生產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陜西晴空防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安環主管 亢 良:瀝青在加熱共混過程當中就會產生一定的揮發性有機物,在今年西咸新區管委會和涇河新城管委會一級政府的幫扶下,我們今年上了一套全新的環保設備,通過同往期的數據對比,像它的這個揮發性有機物比往年同期,它的污染濃度是減少了45%左右。

陜西晴空防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實現環保設施提升改造后,在陜西省重點企業績效評級中成功申報B級企業,改變過去一到重污染天氣預警就停產的狀態,企業環保稅也明顯減少,實現了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除了對重點企業的管控,西咸新區根據新區正處于快速發展期這一特點,進一步加強市政綠化修剪、殺蟲劑使用等方面的管控,這也成為西咸新區臭氧污染防治的一大特色。

西咸新區秦漢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楊泰文:大家在公園散步的時候,當工人在修剪草花的時候,經常會聞到比較刺鼻的味道或者說是草香的味道,這個其實是一種揮發性有機物,在嚴控時期,我們嚴格地錯峰修剪,在晚上修剪,力求達到綠化養護和環保雙達標。

西咸新區實施夏季臭氧分級精準管控,離不開實時走航監測車的助力,配備著“黑科技”的走航監測車定期在計劃區域內開展走航監測。

在走航監測過程中,某一區域如果出現VOCs濃度從低到高的變化,技術人員便會立即對高值組分進行分析,結合大氣污染源清單,通過精準摸排鎖定污染源,進而針對不同污染源采取相應管控措施。

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路震亞:我們堅信臭氧是可防可控的,每一天根據是否采用加嚴管控,我們來派出不同的檢查組,根據我們的方案去重點區域來核實管控落地的情況。實時根據數據的變化來調度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從而能保住我們每一個邊緣的天氣。

三年來,西咸新區全年臭氧超標天從45天下降到18天。2018年區域內臭氧年均濃度168微克/立方米,2019年臭氧年均濃度158微克/立方米,今年1-9月臭氧濃度僅151微克/立方米,同時預計今年年均濃度將進一步下降。西咸新區實現了臭氧濃度和污染天數的“三連降”。

今年7月10日至9月30日,西咸新區沒有一個污染天氣,優良天數持續達到83天,這是西咸新區自建立空氣質量監測體系以來最好水平,也成為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汾渭平原北方兩大重點區域優良天氣持續時間最長的區域。這是西咸新區臭氧污染防治交出的成績單,也是西咸新區數年來堅持深化臭氧污染防控,不斷積累經驗結出的碩果。

系統部署、科技支撐、精準調度、協同檢查,臭氧污染防治的“西咸模式”得到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的批示肯定。西咸新區也將繼續圍繞PM2.5和臭氧的協同減排,以VOCs治理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深入探索涉氣企業績效分級,為進一步精準治霾奠定基礎,不斷探索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生態之路,不斷拓寬生態環保與經濟社會發展共進之路,以“西咸模式”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