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綠色發展生態西咸

奮力走好陜西生態環境保護新的趕考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生態環境系統肩負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同心同德、斗志昂揚,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緊盯目標譜新篇。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必須緊盯“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這個目標,謀劃好“施工圖”。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指出,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局,并提出了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要求,為全省上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十三五”時期,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緊盯國家下達的9項約束性指標,聚焦主責主業,履行職責使命,推動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認識程度深、政策舉措實、投入力度大、改善效果好、群眾滿意度高的歷史性成就。2020年,我省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實行新標準以來的最好年份,國考10城市PM2.5平均濃度41.27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提升至295天;全省國考斷面Ⅰ~Ⅲ類(優良)水體比例達92%,優于國家考核指標20個百分點,渭河入黃斷面達到Ⅱ類(優)水質,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2.5%,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實現100%;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均超額完成“十三五”減排任務。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基礎還不穩固,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緊盯“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2035年美麗陜西基本實現目標,謀劃好工作思路,制定好推進措施,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把握關鍵布新局。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必須把握好貫穿減污降碳主線和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兩個關鍵,以更好水平服務大局、助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貫穿減污降碳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要持續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要堅決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結合實際加快編制全省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路線圖”,保持不達目標不罷休的勁頭,采取堅決有力措施,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要積極參與并配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扎實推進氣候投融資國家試點,進一步深化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和商洛市、西咸新區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推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零碳示范區建設,放大國華錦界電廠碳捕集項目運營示范效應,加快推動延長石油集團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示范項目投產運營,強化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促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協同增效。

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走好新的趕考之路,要自覺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考量,堅持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發展之路。要制定省級“三線一單”成果管理辦法,著力建設“三線一單”成果數據應用系統,加快推動“三線一單”在市(區)落地應用,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倒逼作用。要持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規范環評、輻射、固廢等審批權下放后的監管。要認真落實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按照生態環境部《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建立“兩高”項目環評審批臺賬,從源頭上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不斷優化鋼鐵、石化、化工、焦化、有色冶煉、建材等重點產業布局,推動建設綠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扭住重點跨新步。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必須扭住秦嶺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個重點,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今年1月—8月,10個設區市平均優良天數188.5天,PM2.5平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全省111個國控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斷面94個,占84.7%,同比持平,劣Ⅴ類斷面4個,占3.6%,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

持之以恒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秦嶺保護是“國之大者”。作為生態環境部門,我們一定要始終把陜南硫鐵礦專項整治擺在首位,堅持舉一反三,加快白河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和漢丹江流域綜合整治規劃落地,守護好“中央水塔”。要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總體規劃,深入持久開展“綠盾”行動,協同推進秦嶺污染防治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護好“生物基因庫”。要持續開展秦嶺聯合執法檢查,加強尾礦庫監管,嚴格防范環境風險,鞏固提升“五亂”整治成果。要建設省級秦嶺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實施分區管控,嚴格產業準入,嚴守生態紅線,筑牢秦嶺保護安全網。

下大氣力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落地,加大黃河干流及渭河、延河、無定河及石川河等支流治理力度,推進黃河流域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緊盯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加大工業企業污水循環利用。持續開展入黃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問題臺賬,明確整治時限,夯實治理責任,確保整改成效,不斷提升黃河流域水質。強化執法監管和督察督辦,傳導壓力,夯實屬地主體責任,抓好黃河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在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上下功夫,在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上做文章,在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上求突破,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在藍天保衛戰方面,強化汾渭平原聯防聯控,繼續做好“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的總結和成果推廣;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強化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加強夏秋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行動,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大力推進農村清潔取暖、散煤替代。在碧水保衛戰方面,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全面實施長江保護法,持續加強漢丹江、嘉陵江流域生態保護,強化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區保護,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不斷完善重點流域治理體系,實施“一河一策”“一斷一案”治理,確保國考斷面水質達標;開展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評估,抓好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治,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確保飲水安全。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全面推進耕地分類管理,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深入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抓住鄉村振興的歷史機遇,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抓點示范、以點帶面,著力解決鄉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問題,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夯實保障答新卷。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必須夯實守牢生態安全底線、強化督察監測執法、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打造生態環境鐵軍四個保障,為推動美麗陜西建設提供支撐。

守牢生態安全底線。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樹立環境風險防控底線思維,堅持預防為主,完善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推動環境風險防范由應急管理向全過程管理轉變。緊盯核與輻射安全、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涉重金屬污染、陜北輸油管道、陜南危化品運輸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加強應急監測預警體系、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提升生態環境安全保障水平。

強化督察監測執法。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按要求組織開展省委環保督察,強化對市、縣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標準政策、規劃執行情況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情況的監督檢查,落實中央及省上要求,壓實屬地責任,推動問題解決,助推高質量發展。落實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建立完善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體系的實施意見》,拓展“智慧執法”觸角,創新環境監管方式,健全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完善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環境監管模式,將生態環境執法重心向市縣下移,著力解決執法寬、松、軟和“一刀切”問題。按照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推進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強對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重點打擊各類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保障數據真準全。

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損害賠償的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嚴格落實《陜西省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方案》《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指導目錄》,壓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大環保格局,為建設美麗陜西提供堅強保障。

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有許多硬仗要打、“硬骨頭”要啃,迫切需要打造一支新時代生態環境鐵軍。要突出提高干部政治能力這個“總開關”,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與黨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制定干部培訓整體規劃,采取外派掛職、實踐鍛煉、集中培訓等方式,在學觀點、學思路、學方法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干部的思想境界、能力素質和工作水平,歷練一支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隊伍。要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把選用抓落實、求實效的干部作為推動工作的首要措施,堅持在落實中發現干部,在落實中選用干部,用抓落實的成果檢驗干部,真正把那些敢創敢干、素質好、能力強、工作有力、干事創業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對那些在其位不謀其政,四平八穩的“太平官”,要堅決從崗位上調下來,從而使真抓實干、狠抓落實成為各級干部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要強化目標責任考核,樹立“業績體現價值、結果決定升降”的理念,嚴格目標責任考核,嚴格兌現獎罰,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有效落實。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倡導“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保持釘釘子、久久為功的韌勁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勁,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竭盡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凈、空氣清新的生產生活環境,顯著提升三秦百姓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生態環境保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