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陜西三毅有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毅有巖”)位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周陵新興產業園,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銥制品(銥坩堝及其配件)加工企業,主營業務為銥制品加工和銥貿易,銥制品加工量占全國總量的90%以上,產品主要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醫療、通信、電子行業等領域。
近年來,中國銥制品加工量飛速增長,其中,三毅有巖加工占有量達90%,在最尖端的激光、航空航天領域超過70%。自成立以來,專注銥制品領域的開發與研究、生產與銷售,一步一步突破技術壁壘,填補了國內多項銥制品加工生產的技術空白。2022年,三毅有巖銥制品銷售額近10億元。
解決半導體領域“卡脖子”問題
三毅有巖自2014年從北京整體搬遷至秦漢新城。三毅有巖董事長孫巖說,起初團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直到2001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專業銥制品加工公司,結束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然而,創業的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受技術和工藝的限制,產量一直在千萬級徘徊。

直到2015年,三毅有巖在秦漢新城周陵新興產業園建設4000平方米辦公區及7000多平方米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多項“全國第一”的探索嘗試都是從這里“誕生”,自此翻開了國內銥制品加工的新篇章。
2021年,三毅有巖對鉑銥材料進行針對性的加工,研究出新一代寬禁帶半導體襯底氧化鎵晶體用特種銥坩堝,解決了半導體領域“卡脖子”問題。也是當年,三毅有巖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銥制品加工企業。先后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陜西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陜西省瞪羚企業、陜西省綠色工廠等稱號。
技術與市場的新突破
很多人并不了解“銥”,其實,這個看似陌生的稀有貴金屬,和光電、醫療、航空航天等領域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然而早些年,銥制品生產加工技術精度高、難度大,相關技術長期以來被國外壟斷。

“這里生產的銥坩堝,品質遠高于日本和英國的同類產品。”一位外國客戶在使用三毅有巖的產品后稱贊。
“2019年,我們實現了360毫米直徑銥坩堝生產。隨著研發力度不斷加大,公司已突破450毫米直徑超級大銥坩堝的技術瓶頸,領先全球很多企業。”陜西三毅有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向鵬說道。
2022年12月14日,三毅有巖要交付的一批銥坩堝,這些根據用戶需求加工特種規格的銥制品將出口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瑞士及中國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隨著光電、通訊、醫療、航空航天等各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對貴金屬銥的各種功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公司年加工各種銥制品超過2500公斤,成為亞洲領先的銥制品加工企業,公司產值連年攀升,年均增長超過10%,2022年實現產值近10億元,同比增長72.8%。
選擇新區的多個理由
能實現產值的逆勢上揚,梁向鵬直言:“這和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的支持分不開。”2022年,秦漢新城全力推動試點改革創新,一大批產業項目和科創企業在這里聚集發展,三毅有巖作為其中之一也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梁向鵬回憶,當時調研了全國很多地方,與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接觸后,發現這里不僅政策好,工作人員非常敬業和專業,對企業的特色和發展前景很認可;加之在銥材料方面,西安有良好的人力資源,如西工大、陜科大等,對企業研發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于是,三毅有巖最終選擇在這里扎根。
“2022年,我們獲得專精特新獎勵等各類補貼總計400多萬元。根據最新的獎補政策,我們還將獲得20多萬元的企業管理團隊專項獎勵。政策及時有力不僅體現了新區對企業發展成績的認可,也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梁向鵬說道。
下一步,三毅有巖將繼續深度聚焦成本控制與技術突破,通過深耕細分產品領域把企業做精做強,助力“中國制造”加速向“中國智造”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