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聚焦加快西咸一體化初心,加快推進建設進度,2024年上半年這些工作取得新進展。
空間規劃更明晰
目前,《西咸新區詳細規劃管控一張圖》已公示,本次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涉及83個詳細規劃單元,明確新區的功能定位為: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紐帶、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西安都市圈極核區、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
創新動能更強勁
西咸新區首次與咸陽市圍繞重點產業方向聯合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揭榜掛帥”,目前已征集企業技術需求34項。
兩地科技成果轉化合作進一步深化,氫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秦源智科儲能等入區企業在咸陽市落地成果轉化生產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咸陽師范學院等咸陽高校9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新區落地。
開展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聯合攻關,上半年組織12家企業申報市級創新聯合體,其中有3家企業與咸陽市企業、高校聯合申報。
灃西新城與咸陽高新區圍繞成果轉化、主體培育等方面溝通合作意向并形成《灃西新城—咸陽高新區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合作事項清單》。
空港新城向咸陽經開區開放國防科技專家庫及空港新城國防科技經紀人隊伍,發揮出專家庫及國防科技經紀人最大效用。
總窗口累計組織各地市科技經紀人開展科技經紀人培訓并組織交流沙龍活動,開展秦創原創促聯盟暨區域協同工作推介及經驗分享。
產業鏈接更緊密
上半年共計簽約來自西安、咸陽兩地的產業溢出工業項目44個。
28個市級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完成投資54.1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完成度過半。
陜煤研究院涇河新城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一期)進入試運行階段,吉寧汽車熱成型零部件制造、環球印務擴產暨綠色包裝智能制造園、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起步區等5個產業一體化標志性項目建成投用,預計年內新增產值20億元。
配合西安市工信局圍繞兩市共建8條重點產業鏈,面向“兩市一區”專精特新企業征集形成了企業主導產品和優勢技術供需對接清單。
面向新區工業企業征集在“兩市一區”范圍內上下游配套需求及對外產品供給情況,形成西咸新區產業合作機會清單。
生態環境更良好
強化西安-咸陽跨界流域上下游聯防聯控,今年1-6月份,新區6河1湖水質優良率100%,其中渭河、灃河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太平河、新河、皂河和昆明池水質達到Ⅲ類。
主動與咸陽市各接鄰區縣對接,建立大氣污染防治信息共享機制。
將危險廢物應急轉移、跨界污染事件協同處置等內容納入《西咸新區“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印發《西咸新區生態環境系統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督促79家涉廢鉛蓄電池單位與西安、咸陽有收集處置資質單位簽訂危廢處置合同,確保廢鉛蓄電池安全妥善處置。
道路交通更通暢
昆明路-連霍輔道主線橋、紅光路跨太平河橋等2條連接西安中心城區的互聯互通項目建成通車。
翼泓路、騰霄二街等6條斷頭路和板塊之間連通道路建成通車。
灃柳路等11條道路正在加快建設中。
馬涇高速項目將于年底通車,西興高速改擴建工程西咸段今年將實現半幅貫通。
城市建設更完善
百傾溝水庫至西咸新區第二水廠輸水管道項目已完成鋪設,于6月30日實現通水,新增供水能力10萬噸/日。
新區現有自建運營水廠5座,總供水規模22.3萬噸/日。
新區供熱領域2024年投資2.52億,新建項目13個,其中納入新區重點項目6個,已完成敷設供熱管網7.7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資18532萬元,完成投資73.54%。
公共服務更優質
今年以來,舉辦西安-咸陽一體化聯合招聘會等招聘會49場。
聯合咸陽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共建咸陽高校就業服務驛站,常態化提供招聘服務、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見習推介等人社服務。
建立西咸一體化共享人才市場,為兩市人才交流、對接、服務提供全方位支持。
線上推進“數智零工市場”建設、線下形成“1+5”零工市場格局。
新區目前有793家醫藥機構已納入西安市醫保,實現買藥就醫與西安“同城同待遇”。
全區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工傷等各項社會保險均已實現一體化管理,待遇標準和西安市同等水平。
完成17所緊密型“名校+”學校考核,組建12個教育集團,新區3所省級示范高中聯合幫扶周至縣四中、五中兩所縣域高中。
與西安、咸陽兩市6所三甲醫院簽訂醫聯體協議。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咸院區(西安國醫醫院)、交大創新港醫院年內建成投用。省中醫藥研究院遷建項目(一期)加速推進中。
新區120急救調度中心已于6月14日測試運行,年內正式運行后可實現跨地區急救調度。
西咸新區作為西安-咸陽一體化的核心承載區,通過優化健全體制機制,推進交通發展互聯互通,提速強化產業協同發展,完善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的工作,在各領域與西安、咸陽兩市實現全面互聯和深度融合,為西部地區城市一體化發展探索出了寶貴的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