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加快實施科技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組織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較去年同比分別增長39.5%、38.4%,新增總量、占比均為全市第一,秦創原總窗口新質生產力加速壯大。

數字背后,是一個個科研成果從“象牙塔”走進大市場的生動案例。胡光亮是西安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教師,也是導師劉明教授磁性材料科研項目的骨干成員。十多年前,團隊就在學校的實驗室里研發出一款高磁導率、高居里溫度的高端軟磁材料,但由于種種原因,無法順利推向市場。
2021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正式啟動,眾多科創“種子”找到了生根發芽的沃土,胡光亮參與研發的這款新材料也迎來了轉機。3個月后,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磁電子”)在新區成立。
公司成立了,但怎樣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這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孫瑞賡是灃西新城技術經理人,在銳磁電子初創時就積極走訪,了解企業發展訴求和存在困難,為企業聯通政府、技術、資本、市場等要素。在孫瑞賡的協助下,銳磁電子得到了多項政策支持和推介機會,并獲得灃西基金一千萬元的投資。
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了充足的資金,手握科技成果的銳磁電子迅速發展。短短兩年半就獲得13項國家級專利,研發的高品質電感器件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儲能、電動汽車、5G通信、航空航天等領域,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我們的產品主要解決高端磁性元器件軟磁材料問題,并向美信、東陽光、吉利等上市公司批量交付磁粉和磁芯產品。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機、液晶電視里,很多都有我們產品的‘身影’。”胡光亮介紹。

在胡光亮看來,能夠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是對公司長期堅持研發創新的有力證明,也會為企業在金融領域拓展提供堅實基礎,同時也意味著對員工有更高的技術要求。
“申報程序比較復雜,專業要求高,我們沒有太多經驗。” 胡光亮說,“西咸新區安排專人全程輔導,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幫助我們不斷完善申報材料。”憑借過硬的技術創新實力,銳磁電子在今年一次性順利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不只是銳磁電子,今年,新區入區企業中三一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陜西光儲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智慧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氫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2450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中,電子信息領域1139家 、高技術服務領域748家 、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233家 、新能源與節能領域87家、新材料領域76家、資源與環境領域76家、生物與新醫藥領域66家、航空航天領域25家,高新技術企業結構日趨優化、支柱行業不斷強化。
近年來,西咸新區充分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創新引領作用,出臺《西咸新區科技型企業培育管理辦法》,建成“西咸新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西咸新區科技型企業培育庫”,上線運行總窗口科技企業培育服務平臺,通過簡化科技型企業培育認定程序、縮減入庫認定標準、創新政策前置支持等措施,搭建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便捷通道,構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鏈條,“輔導全過程、服務全天候”讓企業“一站式”完成申報,預計2024年新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4000家,科技創新量質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