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八年八屆大賽,4500余個項目報名,1500余個獲獎項目誕生,近50%的總體轉化率,30余個項目成功落地……這些數字背后,是西咸新區精心構筑的“賽事-孵化-產業”閉環生態的生動詮釋。
作為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各類創新創業賽事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競技場概念,一項項賽事如強力磁石吸引著科技創新的星火匯聚于此。
賽事搭臺
推動實驗室技術向產品轉化
6月20日,走進陜西格芯國微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芯國微”),桌上與展柜上陳列著大大小小的獎杯獎牌有20多個。
2021年,格芯國微落戶西咸新區。2024年該公司攜“低成本傳感與電子皮膚產業化”項目,在“灃東杯”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的660余個項目中嶄露頭角,同時在2024西安國際創業大賽上斬獲唯一特等獎。
賽事平臺搭起的“政策-資金-產業”橋梁,讓企業突破了“從書架到貨架”的轉化瓶頸。借助陜西“三項改革”政策,格芯國微半導體團隊獲得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100余萬元資金支持,用于研發與設備采購,推動實驗室技術向產品轉化。
“這是我們研發的意識型芯片,能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感知力度?!睂嶒炇抑校裥緡雽w總工程師、西安交通大學韓傳余教授拿起巴掌大的傳感器模型介紹。相較于傳統存儲型或非意識型芯片,該芯片的技術突破在于將機器人的觸覺與視覺融合,研發出可模擬人類皮膚感知的電子皮膚傳感器。
“我們在意識型芯片這個細分領域做到了全球頂尖,是全球第一家?!逼髽I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洋在介紹公司技術時充滿信心。如今,該技術已應用于智慧農業、智能家居等場景,并開始在黑燈工廠、汽車制造等智能化生產領域展現潛力。
創業支持
幫助參賽企業確立戰略定位

陜西億杰宛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杰宛鳴”)是在2018年“灃東杯”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結束后,懷揣創業夢想入駐西咸新區的。
初創時,團隊一度在行業定位上舉棋不定。此時,西咸新區提供的創業支持成為關鍵依托。在新區營造的濃厚創新氛圍與資源對接平臺支撐下,億杰宛鳴得以與行業專家深度交流,敏銳捕捉到國家對能源安全生產智能化升級的迫切需求,最終確立了以能源行業安全智能化建設為突破口的戰略定位。
好賽事不僅要賽前選拔,更要做好賽后服務?!拔飨绦聟^不僅匯聚了市場、金融、技術等關鍵創業資源,更從商業計劃打磨、資金支持爭取到孵化企業創辦,提供全流程服務,極大增強了我們推向產業化的信心?!惫緞撌既思婵偨浝韽垖嬲f道。
方向既定,技術攻關成為核心。億杰宛鳴以西咸新區為據點,廣泛吸納來自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西交大、哈工大、北航等頂尖學府及知名企業的復合型人才,組建起強大的“軟件+安全”研發團隊。依托與哈工大、長安大學等共建的聯合實驗室資源,攻克了產品架構與研發中的道道難關,也成為了灃東智算中心的系統運維商。

今年2月,灃東智算中心全面接入DeepSeek,億杰宛鳴全力提供了系統搭建、注冊流程實現和軟硬件適配等技術支持。如今,公司已成功打造出系列自主可控的安全系統產品,服務版圖覆蓋煤化工、煤礦、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與國家能源集團、陜煤集團等能源巨頭建立了穩固合作關系?!翱萍汲晒氖袌龌M程遠超預期。”張屾坦言。
機制護航
以賽代評成創新人才評價新渠道

西咸新區構建的賽后服務機制,助力眾多優質參賽項目落地成長:每場大賽后,科技局會建立項目跟蹤清單,為優質項目配備專項服務小組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同時整合場地、融資、人才等政策支持,推動項目落地轉化與產業化,實現從“賽場”到“市場”的蛻變。
作為西咸新區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的創新模式,新區還創新建立“以賽代評”人才評價機制,通過實戰檢驗替代傳統評審,構建起更高效、更公平、更具導向性的人才選拔體系。
“以賽代評”的緣起,還要從“三項改革”說起。為了做好“三項改革”試點經驗推廣工作,西咸新區積極參與每年省級創新創業大賽,搭建項目團隊與企業、投融資機構的對接平臺,推動更多存量成果、靜態資源加快轉變為新質生產力。

今年,新區人才辦將陜西省雙創大賽一等獎、二等獎獲得者耿軍、劉洋等7人直接納入新區高層次人才隊伍。這一舉措打破了“唯帽子”傾向,讓賽事成為發掘真才的“試金石”與人才晉升的“快車道”。
從格芯國微的“芯”光閃耀到億杰宛鳴智力算法賦能,每一個從賽事中走出的成功故事,都在為這片創新沃土寫下最有力的注腳。西咸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區將持續構建“賽事引才-孵化育成-產業落地”全鏈條生態,全力推動優秀成果轉化為產業動能,打造西部科技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