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從陜西首顆自研衛星“科技壹號”奔向蒼穹,到百噸推力火箭發動機的轟鳴試車,再到衛星影像通過光纖專線實時回傳......在西咸新區,企業不僅能造“飛天的引擎”,更能送“觀地的眼睛”,從動力核心到衛星應用,一條覆蓋研發、制造、發射、運營的完整生態鏈正加速成型。
從實驗室到“動力革命”
7月初,走進灃東科技產業園,陜西天回航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回航天”)的技術工程師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巧龍一號”發動機的總裝裝配工作。
“傳統發動機性能低、成本高,我們的發動機不僅能將火箭推力提升30%,還能把成本降低40%以上。”公司創始人劉紅軍教授介紹,天回航天的技術突破,直接瞄準了商業航天的核心難題。
這位曾擔任長征六號副總師的航天專家,帶著一支由西北工業大學和航天相關領域骨干組成的團隊,研發出了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可重復使用的新型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目前正逐步實現定型和批量化生產。
該公司研發的“巧龍一號”85噸推力發動機現已完成200秒整機長程試車;2.5噸“小龍一號”高空發動機已通過60秒飛行狀態試車;而最受關注的“紅龍一號”,作為天回航天獨創的百噸級混合循環液體發動機,已成功完成富燃、富氧半系統試車。“紅龍發動機今年底可以完成整機試車,其他幾型發動機我們希望2026年能夠交付客戶。”劉紅軍信心滿滿。
在天回航天灃東核心組件工廠,天回航天規劃發展部部長薛帥杰向我們介紹:“從設計到試車,我們實現了全流程自主可控,我們已建成從發動機設計、核心部件制造到總裝測試的完整鏈條,目前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
依托西北工業大學的學科優勢,天回航天將實驗室的原創成果快速轉化為產業競爭力,這種“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正是西咸新區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典型樣本。
從技術升級到“全球視野”
如果說天回航天讓“進入太空”更便宜,位于空港新城的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西光航天”)則讓“利用太空”更高效。
作為一家脫胎于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的商業航天企業,中科西光航天依托研究所在高光譜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深度布局高光譜衛星的星座運營、衛星研制、載荷定制、數據應用等全業務板塊,是西北唯一一家全產業鏈布局的商業航天公司。
去年年底,該公司研制的國內首顆點源甲烷監測商業衛星“西光壹號-鵲華一號”發射成功,為全球溫室氣體治理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和技術保障。
今年5月21日12時05分,該公司研制的西光壹號-探驪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是一顆衛星“智能體”技術驗證衛星,將進行星上智能處理等多項前沿技術驗證,推動衛星智能控制和數據處理迭代。
“傳統遙感衛星只能‘看輪廓’,而我們的高光譜技術能‘辨成分’。”中科西光航天董事長秦靜拿起一塊衛星載荷芯片解釋道,“比如在礦產勘測中,它能穿透植被識別地下礦藏的元素構成。”
這樣的技術突破帶來的產業價值不可估量。在農業領域可實現精準施肥與病蟲害預警,在環保領域能實時監測大氣污染物成分與擴散路徑,在防災減災中可提前識別地質隱患與洪澇風險,監測識別地質信息與類別用于礦產監測。據測算,相關技術落地將撬動超千億元的產業鏈價值。
更令人矚目的是中科西光航天的國際化布局,衛星入軌后將構建覆蓋“一帶一路”沿線的高分辨率遙感網絡,為全球客戶提供定制化數據服務。未來將持續打造由158顆衛星組成的高光譜三大星座,實現“中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衛星好用、星座實用”的高光譜遙感衛星星座的終極目標。
從平臺搭建到“生態共振”
“這條點對點的衛星遙感數據光纖專線,可以快速獲取衛星遙感數據,及時向用戶提供數字服務。”前不久,在新疆霍爾果斯,陜西寶塔星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塔星空”)的算法工程師們正將衛星遙感數據進行分析。公司項目經理指著屏幕上的數據流解釋,他們建設的中亞衛星遙感數據應用中心,主要提供輸出衛星遙感數據、衛星應用等數字經濟產業服務,目前已為哈薩克斯坦提供了礦產資源普查服務。
2022年10月,秦創原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孵化器在灃東新城自貿服貿產業園成立,寶塔星空因此孵化建立。2023年,寶塔星空即在新疆全面啟動了霍爾果斯秦創原中亞衛星遙感數據應用服務中心項目建設。
政府搭建“舞臺”,企業來“炫技”。秦創原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孵化器建成后,依托航天衛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海量遙感衛星數據、衛星行業應用成果,已有42家企業入駐,聚集了一批航天科技、衛星應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數據及云計算、能源環保等領域的國內頂尖的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區域遙感衛星數據應用行業聚集發展。在灃東科技產業園天回航天的試驗基地周邊,聚集了4家新材料企業,專門供應發動機耐高溫部件。“探驪號”的出征不僅獲得“鏈主企業”授牌,還帶動了12家配套企業入駐。
灃東新城聚焦火箭動力核心部件,空港新城主攻衛星研發制造與數據應用,形成“上游研發—中游制造—下游運營”的梯度格局。這種產業集聚發展效應也正是西咸新區對產業鏈精準布局的體現,新區正以“一箭一星”為支點,撬動著商業航天的萬億市場,形成創新生態共振。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關鍵領域,先進制造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動能,關系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局。近年來,西咸新區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特種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制造等先進制造業七大領域,形成了以三一重工、中車長客、秦川機床、匯川技術、霍尼韋爾、日立能源、法國賽峰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成為全省全市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主陣地。
隨著中國船舶、法士特、鉑力特、美暢新材料、華天科技、國家能源集團等多家龍頭企業、重點項目的落地,新區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功能地位顯著增強。下一步,西咸新區將多措并舉提升產業綜合實力,加快構建“4+1”重點產業集群,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