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陜西省于2024年12月設立秦創原機器人產業創新聚集區,聚集區以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為核心承載區,在半年內交出亮眼答卷:灃東新城區域內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已達100家,產業規模突破12億元,52個擬申報的機器人“四鏈”融合項目正推動創新要素深度聚合,彰顯出強勁的發展勢能。
構筑頭部企業“朋友圈”
圍繞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環節,灃東新城招商團隊上半年精準發力,赴杭州、重慶、寶雞等地開展專項對接,密集拜訪宇樹科技、云深處、傲鯊科技等行業頭部企業及研發機構,儲備優質項目20余個,產業“朋友圈”持續擴容。
在強化產業發展根基的過程中,產學研融合的深度推進為區域注入了持久創新動力。西安交通大學梅雪松教授團隊及交大機器人研究院總基地的正式落戶,不僅帶來了頂尖智力資源,更構建起技術轉化的核心樞紐。
與此同時,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加速集聚,為產業鏈補鏈強鏈提供了關鍵支撐:陜西光子核儀輻射探測科技有限公司入駐灃東創智云谷后,憑借探測器與機器人組合發展的技術路徑,成功研制出國產化率100%的水下無人輻射偵測系統,為聚集區建設增添新動能;由清華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教授團隊組建的西安精動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機器人關節及靈巧手電機這一萬億級市場領域,現階段已穩步進入市場開拓期。
賦能產業轉型“試驗田”
機器人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正成為灃東新城產業升級的“加速器”。上半年新增的兩大創新應用場景,已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跨越。
同力重工自動化生產基地引入的新一代焊接機器人,通過激光掃描三維建模與閉環反饋系統,將定位精度提升至±0.05mm,較傳統工藝提高3倍;鈑金加工環節的折彎機器人搭載多軸伺服電驅,定位精度達±0.02mm(提升5倍),配合智能傳感系統實現±0.1°以內的重復定位精度控制,不僅讓生產效率提升40%、綜合能耗下降35%,更使關鍵部件壽命延長3倍。
在陜西數字醫藥產業園,AGV移動機器人、智能分揀機械手與高速螺旋輸送機組成的自動化物流系統,顯著提升了藥品流通的數智化水平。這些場景的成功實踐,為區域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標桿方案。
這些真實場景的應用,不僅驗證了入駐企業的技術創新實力,更直接為區域制造業的智能化、高精度化、綠色化轉型提供了標桿示范和可復制的解決方案,凸顯了機器人技術在提升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降低成本能耗方面的巨大價值。
打造創新產業“生態鏈”
目前,灃東新城機器人產業已形成“四鏈”融合的良好生態。除新增陜西光子核儀、西安達升科技等重點企業外,聚集區通過常態化上門服務,借助秦創原“四鏈”融合項目政策,協助50余家企業申報獎補資金,加速創新要素聚合。
此外,聚集區積極組織各類活動,先后成功舉辦“校地聯動·成果出港”機器人產業路演、機器人產業鏈專場路演及“四鏈”融合項目宣講會等3場重要活動,有效促進了技術、資本與產業的有效對接,為上下游企業對接資源,為企業搭建合作平臺。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優勢,以灃東新城為重點承載區,持續深耕機器人整機制造上下游產業鏈,聚焦關鍵零部件攻關與應用場景拓展,在智慧物流、智能工廠、能源化工等領域開放更多實踐場景,激活閑置載體空間,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資支持體系,推動新區在機器人產業新賽道上加速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