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2025年第二批專利轉化運用優秀案例,全國共20個案例上榜,其中,西咸新區組織申報的《構筑“線上+線下”全流程專利轉化服務平臺打通從技術供給到產業應用的轉化通路》成為全省唯一入選案例。
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近年來西咸新區始終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為核心,聚焦專利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整合產業、創新、人才、金融等關鍵資源,持續推動秦創原建設釋放裂變效應,為區域創新發展筑牢根基。

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作為秦創原總窗口建設的核心責任單位,主動謀劃構建并運用秦創原平臺促進專利成果就地轉化的核心功能。該中心充分發揮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職能,打造出“線上+線下”全流程專利轉化服務平臺。

線上推出“秦創原”小程序,為專利權人與技術需求方提供自動匹配、對接撮合等一站式服務;線下運營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組建復合型科技經紀人隊伍,為高校院所的專利成果轉化提供全鏈條陪伴式支持。

同時,中心還通過引進全鏈條轉化機構、承辦科技成果展與高價值專利大賽等舉措,進一步推動省內外專利成果在本地落地轉化。

“現在的科技經紀人,早已從單純的‘技術中介’升級為科學家的‘創業合伙人’。”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科技經紀人孫雨堯對此深有體會:“除了搭建供需對接橋梁,我們還要深度參與成果篩選、知識產權布局、融資對接等環節,為創業者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西安工程大學教師趙舟團隊的轉化項目,正是在孫雨堯的全程服務下落地生根。據孫雨堯介紹,他在走訪高校時了解到,趙舟團隊長期研發熱防護結構-功能一體化3D紡織碳纖維預制件,產品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一眼就看出這個項目的技術含金量,經過深入溝通,很快就敲定了轉化合作方向。”
從專利授權、股權設計,到辦公、生產場地落實,再到人員招聘、政策申報,孫雨堯為趙舟團隊項目落地提供了全程服務。不到半年,企業就實現投產,目前銷售額已達數百萬元。“多虧了科技經紀人為我們提供的幫助以及精打細算,我們才得以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讓成果轉化之路平穩起步。”趙舟說。
四年多來,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西咸新區通過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使發展基底不斷向新向智。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在全省占比由2020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23%,高新技術企業數在全省占比由2020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21%,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數年均增長73%,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45%。新孵化企業中4家上榜潛在獨角獸企業榜單、占全省潛在獨角獸上榜企業的36%,位居全省各區縣(開發區)第二。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繼續聚焦成果就地轉化這一核心任務,完善全流程專利轉化服務體系,打通“技術供給端(高校)-服務賦能端(平臺)-產業應用端(企業)”轉化通路,為助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催生新質生產力提供西咸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