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及政策包(總窗口)新聞發布會舉行

5月21日上午,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及政策包(總窗口)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省科技廳廳長孫科、副廳長王軍、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孝、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洪軍、法士特集團總經理馬旭耀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孫科介紹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及政策包(總窗口)有關情況。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是:

總體要求:圍繞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這條主線,以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為總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區等都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機制兩個關鍵,聚焦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把秦創原打造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建設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科技創新大平臺。

工作目標:到2023年,重點領域建設50個以上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及其他新型研發機構;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以上;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2000家;建成雙創服務平臺30個以上,創新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億元。

此次發布的《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政策包(總窗口)》(以下簡稱《政策包》)主要匯集了十八大以來,全省出臺的一系列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舉措,主要涵蓋了科技人才、成果轉化、企業創新、科研平臺、服務體系等5大類共70條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在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作為申報窗口統一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務。后續會根據實際需求,繼續研究制定和增補。

面對記者提問,趙孝介紹了西咸新區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總窗口單位的主要做法。

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西咸新區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以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打造機制最優、要素最全、動能最強的“科技創新生態”為基礎,以促進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系列體制機制創新為手段,以吸引一批國內外頂尖人才、聚集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為目標,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將引領全省科技創新和兩鏈融合,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的示范窗口。

本次發布的《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政策包(總窗口)》,是針對在秦創原西咸新區總窗口落地的企業、項目和人才提供各種扶持和獎補。西咸新區將采取“線上+線下”“定期+隨時”相結合的模式,申報兌現所有政策。線上方面,我們即將推出秦創原創新服務線上平臺,該平臺具有政策發布、申報、兌現多種功能,讓企業和各類人才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政策福利;線下方面,我們建設中的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將采取“一個窗口管申報”“最多跑一次”及容缺受理等多種模式,最大化的方便企業和各類人才。針對不同類別的政策,我們將采取一個季度定期兌現一次,和“隨時申報隨時兌現”相結合的模式,為廣大企業主體、創新創業者提供最為及時的兌現和最為優質的服務。

自去年底秦創原建設工作啟動以來,西咸新區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協同做好頂層設計。協同省科技廳擬定《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梳理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政策包》,組建了新區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成立了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深入建設奠定基礎。

二是做好創新服務。金融支持方面設立了秦創原春種基金。服務支持方面,招引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孵化機構和服務機構,即將出臺創新券使用方案,分專業舉辦了10余場科技成果路演活動。協同創新方面,積極對接聯絡省級各部門、各地市政府和省內各行業龍頭企業共同參與秦創原總窗口建設,初步形成了激發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是狠抓項目招引。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方面,依靠科技經紀人深度拓展西交大、西工大等高校科技成果,一季度簽約的20個項目,預計二季度全部落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方面,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高端機床、激光加工、北斗應用、汽車電子5個方向產業鏈研究和招商,已與國內多家行業領軍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目前,全省各界已經掀起了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熱潮,西咸新區作為總窗口,在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將從以下五個方面更好的發揮作用。

一是集聚創新資源。全力支持交大創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鎮等建設,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等重點高校加強對接,爭取形成新的合作,為秦創原提供科技創新源泉;大力推動研究院所、行業龍頭企業和省內各地市在總窗口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飛地孵化園、高技術園區等創新載體,把西咸新區總窗口打造成開放共享的科技創新大平臺;配合駐地高校實施重大人才工程,面向全球吸引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在秦創原總窗口創新創業,聚集和培養一批符合產業需求、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強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新雙創”隊伍。

二是構建創新生態。持續完善政策體系,做好省級《政策包》宣講解讀,加快建設政策兌現服務體系;設立秦創原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和技術合同登記點、儀器設備共享中心,申建省級技術交易中心,為科技成果在總窗口實現轉化提供便捷條件;打造支持創新創業金融生態,加大春種基金投放力度,設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積極對接引進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國內外知名創投機構和專業機構,在秦創原總窗口形成“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

三是提升創新服務。按照線上線下結合的思路,加快建設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通過省市新區三級授權,創新“一站式”服務機制,搭建線上服務平臺,實現需求發布、政策申報兌現、創新券發放使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等功能全覆蓋;持續開展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活動,將秦創原項目路演導向全國;聚集和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素養、投行思維、服務意識的高水平科技經紀人隊伍,搭建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橋梁紐帶,服務于全省科技創新和兩鏈融合。

四是改革創新機制。圍繞創新人才“引得進、用得活”,探索“高校聘用、企業使用、政府支持、成果共享”的選才用才機制;圍繞高端人才“留得下、住得好”,探索“政府提供、企業購買、人才租賃、以租代購”的人才住房機制;率先在總窗口開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先賦權,后轉化”改革試點,創新科技成果評價體系,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力爭將總窗口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改革“特區”。

五是建設創新空間。在梳理提升總窗口先導區現有空間載體資源的基礎上,圍繞西部科技創新港,新建孵化器、中試平臺、加速器、高技術園區等載體,規劃總建筑面積367萬平方米,為秦創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提供國內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