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天,光明日報刊發《陜西:“原”上春潮涌 創新正當時》,聚焦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持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為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
如何讓論文變成生產線上的產品?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等事關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
而一場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刻變革,幾年前就已在陜西拉開帷幕。2021年3月,陜西省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4年來,超萬項科技成果從秦創原走出實驗室,光子、氫能等21個未來產業創新聚集區加速崛起。
人才破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我同時在高校和企業承擔研發工作,既是高??蒲腥藛T,又是企業研發項目的參與者。”脫胎于西安交通大學科研成果的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在AMOLED柔性顯示屏薄膜封裝材料領域打破進口依賴,是一家典型的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在其研發團隊成員彭展濤看來,“校招共用”的模式不僅讓他們更安心地搞研發,還能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打破束縛,是人才走向產業一線的關鍵一步。2023年,西安交通大學、西咸新區管委會、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管委會先行先試,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校招共用“三池一機制”建設,按照“學校招、企業供、政府助、協同用、多方贏”的思路引才聚才。西安交通大學打破大學“圍墻”,將其人才“蓄水池”向各領域用才主體開放,實現“人才+項目”“項目+資金”的精準匹配。
校招共用政策推行后,《西安市支持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若干措施》明確支持企業通過“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截至目前,“三池一機制”“人才池”已引進儲備人才105名,“項目池”儲備項目36個,“資金池”規模達5000萬元。
除了掌握核心技術的研發人員,還有一群人也在用實際行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他們就是活躍在科技成果轉化一線的“科技紅娘”——科技經紀人。
對于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科技經紀人的貼心服務,專注于研發鈣鈦礦光伏電池的西安天交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化印象十分深刻。“‘主動’‘專業’是我最直觀的感受。”董化說,“去年我曾和科技經紀人提過一次,想找機會與一家重要的下游企業對接,當時得到的答復是‘有點難度’。但沒想到人家一直把這事記在心上,后來還真的聯系上了,為我們爭取到了寶貴的展示機會?!痹谇貏撛偞翱诘恼咧С趾涂苿摲障拢撈髽I通過持續與西安交通大學和陜西省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實驗室合作,不斷開發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先進性制備技術,并預計于今年完成100MW的光伏組件生產線建設。
隨著“原”上科技型企業的不斷聚集,科技經紀人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專業性持續提升。202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學成立了全國首家技術經理人學院。2月,位于西咸新區的陜西省技術經理人協會首次組織開展技術轉移轉化專業人才職稱評審工作,越來越多的“科技紅娘”將從中受益,也將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金融“活水”實現精準滴灌
在秦創原總窗口,科技成果可以“先用后付”。2024年初,西咸新區在陜西省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實踐,鼓勵高校院所將科技成果優先向中小微企業轉移。
“得益于‘先使用后付費’的新政策,我們和西安交通大學4個月就談成了在干細胞和再生醫學領域的合作?!蔽靼渤踉促悹柹锟萍加邢挢熑喂鞠嚓P負責人武亮介紹,“除了減輕資金壓力,西咸新區還創新引入擔保和保險機制,讓合作雙方更加安心。”
不只是“先使用后付費”,2024年以來,西咸新區推進了多項與科技金融相關的業務。2024年年底,西安首單市級科創企業集合貸款落地西咸新區,結合新區本級貼息政策,企業提交一次材料,即可享受西安市和西咸新區兩級補貼,科創企業融資成本大幅降低。
記者在采訪西安一家科技公司時了解到,他們在享受西安市及西咸新區科技金融市區聯動貼息政策后,企業融資成本由原來的3.8%降為0.8%。
不久前,西安市科技局公布的2024年科技成果轉化“先投后股”項目立項清單中,西咸新區就占了17個項目中的12項?!跋韧逗蠊伞辈捎谩皟刹阶摺蹦J剑贺斦Y金先以科技項目形式支持企業搞研發,待技術成果通過市場驗證后,再按約定將投入資金轉為股權。
金融“活水”能夠實現精準滴灌,與西咸新區構建的“1+6+35”科技金融服務體系(1個新區總站+6個片區分站+35個產業園區服務網點)關系密切。針對科技企業在融資中遇到的各類阻礙,西咸新區打造了百余人的科技金融顧問隊伍,設立金融工作站,為科技企業提供陪伴式融資服務。服務體系運營一年多來,共建檔4776份,對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覆蓋率由最初的4.35%提升至96.1%,累計為全區科技企業實現融資56.6億元。
場景創新擴大產業發展空間
在秦創原,技術不會只沉睡在實驗室。從景區游覽到日常出行,從地下到天空,一個又一個“看得見”的創新場景正不斷涌現。
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詩經里景區內,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打造的氫能助力車10秒即可更換氫瓶,環保的同時也為游客帶來了新體驗;在灃西新城,來自九識智能公司的無人快遞車來回穿梭,這些無人快遞車每月能為當地網點節省近8000元的配送成本,釋放出更多人力拓展精細化服務;2月28日,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揭牌,同日,地鐵巡檢、空地協同物流配送、河道巡檢、警用安防和消防救援等5項無人機應用場景集中投用展示。
2024年,西咸新區先后獲批建設氫能、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4個秦創原未來產業創新聚集區,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產業實力持續增強。
秦創原的創新裂變,正在帶動陜西全域的產業發展——北上黃土高原,陜西科技大學牛育華團隊打造的“蘋果面膜”早已為金秋的豐收蓄勢;南下翻過秦嶺,從秦創原走出去的氫能重卡,在商洛的砂石運輸路上找到了商機;西望咸陽,陜西氫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咸陽彬州的新廠房將為有機液態儲氫技術的市場化應用帶來新機遇;東去渭水,光伏、增材制造等產業在“原”上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