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天,經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西安聚變——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記》聚焦西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開拓進取、氣象一新,走出了一條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文章報道了西安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探索出一條兼顧文物保護、經濟發展與民生和諧的新路徑。聚焦西安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實施的“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空間發展戰略,從暢通快速交通網絡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促進城市管理科學化智能化、提升人口素質、聚力經濟發展、推動科技創新以及優化生態環境、營商環境、宜居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闡釋。文章多處報道西咸新區在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具體如下:
科學化、智能化讓古都現新顏。
在西咸新區,行走于灃西新城,可看到過去傳統的水泥排水管網,已被便于接蓄雨水的植草溝、綠廊、蓄水花園等下凹式綠地代替。灃西新城黨委副書記張志杰介紹,灃西新城把綠色、集約、智能、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建設進程中,地表水自然滲透、凈化和積蓄,成為“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海綿城市。
創新型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1年前在西安誕生的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市值逾4000億元的全球光伏龍頭。該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李文學告訴記者,受益于西安的產業支持政策,公司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尤其是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帶來了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光伏硅片從100元/片降至3元/片,光伏上網電價已低于1毛錢/千瓦時。”李文學說,技術優勢轉化為成本優勢,讓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
21年前在西安誕生的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市值逾4000億元的全球光伏龍頭。該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李文學告訴記者,受益于西安的產業支持政策,公司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尤其是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帶來了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光伏硅片從100元/片降至3元/片,光伏上網電價已低于1毛錢/千瓦時。”李文學說,技術優勢轉化為成本優勢,讓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
建平臺,讓創新資源越聚越多。
今年3月30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啟動。按規劃,秦創原將以西咸新區為總窗口,統籌西安高新區、咸陽高新區等陜西各地市高新區資源,建立“1+N”模式的科創“特區”。
前不久,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做實“秦創原”這個創新驅動總平臺,構建開放高效的城市創新體系,已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曾提出要求,希望陜西‘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我們將以‘秦創原’平臺為引領,大膽探索,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孝介紹。
位于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西部科技創新港,就是“兩鏈融合”示范區。創新港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咸新區聯合建設,兩家單位出資成立一個公司,各占股51%、49%。通過市場化運作,項目一期從破土動工到搬遷入駐用了不到1000天,就完成了51棟、160萬平方米的建筑建設。記者調研時,看到這里已成為數萬名科研人才匯聚的熱土,平臺區、學院區及孵化區之間沒有圍墻、緊密銜接,科技創新的成果可以迅速從校園轉化進公司。西安交通大學吳朝新教授的柔性OLED薄膜材料等多個項目已在西咸新區落戶運營。
作為秦創原平臺的總窗口,西咸新區已制定行動計劃,希望3年內聚集50個創新聯合體,2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將1000個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公司。
對未來發展,趙孝充滿信心:“我們要放眼全國,甚至海外,真正把西安建設成輻射‘一帶一路’的科創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