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陜西日報頭版刊發《一個企業的追夢,并不孤單》

今天,陜西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一個企業的追夢,并不孤單》聚焦西咸新區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安排部署,全市“八個方面重點工作”要求,搶抓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機遇持續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全文如下。

2月1日,陜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力重工)總裝車間內,一排排嶄新的TLH130甲醇混動非公路寬體自卸車下線。相對于以柴油機動力為主的傳統車型,這款車型更加節能環保。這是同力重工繼純電動和氫能動力之后,又一次引領業界技術革新。

“這款車型集我們多項最新的研發成果于一身。在技術創新方面,TLH130通過應用甲醇發動機增程器、多檔自動無動力中斷換擋變速器、大倍率充放電的功率型動力電池,實現了新能源寬體自卸車在行業內的最大質量(80噸至90噸)承載能力。”同力重工制造部部長劉佳磊說。

光陰似箭,在西咸新區扎根17年,同力重工一步步發展壯大,其研制生產的非公路自卸車、全路面礦用自卸車已連續15年蟬聯國產非公路自卸車行業銷量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然而,追夢的旅程,并不孤單。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帶動下,我們加入了西安市新能源驅動非公路智能自卸車創新聯合體,這有助于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攻克技術難關。”同力重工總經理許亞楠說,西咸新區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巨大幫助。得益于政企同向同力,同力重工才能不斷實現突破,搶占市場先機。目前,公司已形成非公路寬體自卸車、礦用自卸車、井巷運輸設備及非公路特種運輸設備等四大業務板塊,擁有燃油驅動、燃氣驅動、純電驅動、無人駕駛等產品系列。

企業的快速發展,一度受到物理空間的限制。2020年3月19日,同力重工非公路自卸車及全路面礦用車制造新基地在灃東新城開工建設。這片228畝的空地承載了一家制造業企業的夢想,需要大家共同呵護。項目建設千頭萬緒,灃東新城信息產業園管理服務辦公室主任趙煜東作為助企聯絡員,成為企業和各級政府部門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

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助企過程中,趙煜東已經記不清自己處理過多少瑣碎細小但十分重要的工作。“除了和企業一起跑政府、辦手續之外,為了方便建設者交通出行,我們跟西咸公交合作,新開通‘駐企一號線’,用于工地和地鐵之間的接駁;協調到位周邊小區35套人才公寓,保障重要管理者的生產生活等。”趙煜東說,2022年5月27日,同力重工新廠首批新車下線,見證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令他充滿成就感。

量產開始,但新的挑戰接踵而至:生產的新車往哪放?為了給企業騰出更多的生產空間,趙煜東協調當地街道辦、附近企業,尋找存放空間。如何應對疫情沖擊?一有新政策出臺,他就趕忙告知企業,一同研究解讀、進行政策申報,同心協力幫助企業闖過一個個難關。過去三年,同力重工累計獲得各級政府資金941.5萬元,2021年獲批工信部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正如西咸新區營商辦主任董廣立所說,助企聯絡員以“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為準則,把自身定位成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服務員”,為企業快辦事、辦成事、辦好事,確保各級出臺的政策服務惠及企業。截至目前,西咸新區共派出副處級及以上黨員干部556名,實現1102家“五上”企業助企聯絡員“全覆蓋”。“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年’活動要求,把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導向樹起來,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董廣立說。

走向投融資市場,是企業得以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對資本需求的選擇。2021年11月15日,同力重工成為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的首批上市企業,也是秦創原總窗口首家上市企業。

“在高興之余,我們復盤了同力重工的上市過程,提煉經驗,著眼于未來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灃東新城財政金融部高級主管卓耀說。

卓耀介紹,為有效整合區域金融資源,灃東新城通過建臺賬、做向導、引活水、出政策,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為企業發展插上金融翅膀。通過建立政策信息庫、服務資源庫、企業信息庫三個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聯合銀行、證券、擔保等金融機構組成“金融顧問團”,深入一線,做好顧問向導,解決企業“不懂上市、不會上市”等問題;創新金融服務,搭建“政采貸”平臺、“科技金融超市”,通過銀稅貸、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模式,引入金融活水,強化融資支持;建立企業上市政務服務綠色通道機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

2022年,同力重工年營業額超50億元,上繳稅額超1.6億元,出口創匯超5000萬美元,吸納就業1200余人,年產非公路自卸車6000臺、全路面礦用車500臺。

“我們將積極助推西咸新區特種裝備產業鏈快速發展,把公司建設成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以高質量項目之‘進’支撐高質量發展之‘穩’。”許亞楠表示。

記者手記

迎春啟程,萬物復蘇。行走在西咸新區,記者看到的是一間間熱氣騰騰的廠房、一個個開足馬力的項目。這個國家級新區的干部群眾用火熱的干勁吹響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號角。

全省開展“三個年”活動動員會明確指出,要聚力推進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把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導向樹起來。厚植沃土萬木興。在開年起步階段謀劃營商環境建設,無疑是未雨綢繆、主動作為,為全年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小到協調項目建設現場工人的交通出行,大到推動龍頭企業登陸多層次資本市場;無論是實行助企聯絡員制度,還是對企業上市經驗進行總結推廣,這背后,記者感受到的是:做具體的事,而非講抽象的概念,以涓滴之努力不懈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改善、提升服務效能的實踐。

形成更優的營商環境須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這意味著政府部門要真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服務,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發揮“店小二”精神,將營商服務做實做細。

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馬拉松”長跑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次優化調整都是政府部門刀刃向內的接續改革,每一次企業滿意度的提升都是對城市競爭力的有力詮釋。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思路做法,才能持續破除有悖于市場邏輯的隱性壁壘,讓營商環境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區域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