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6月19日至20日,陜西日報社“創新驅動發展看秦創原”全媒體調研采訪活動走進西咸新區,實地采訪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情況。

由陜西日報和下屬三秦都市報、陜西農村報、西部法制報、黨風與廉政雜志、群眾新聞網等子報子網組成的全媒矩陣媒體團走進秦創原總窗口,深度了解了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全過程,見證在“三項改革”作用下,一個個“金點子”在西咸新區落地為產品產線的硬實力。2天時間,相繼推出各類新聞報道340余篇,總閱讀量近840萬。


看孵化成果
這里的創新生態很完備
采訪團首站來到的是秦創原人才大市場,這里的“就業超市”匯聚就業崗位、課程培訓、人才政策、企業資源,求職者和企業可以直接對接,精準“雙向奔赴”。目前,秦創原人才大市場已累計引進國內外知名人才機構23家,服務企業688家、人才2659名,保障企業用工超1萬人。
“我們想要做的就是就業全要素活動,通過‘一站式’就業服務,促成各方之間深入互動,從而更好地服務求職者和企業”。面對記者提問,西咸新區社會事業服務局副局長趙宏慶表示。

位于灃東新城的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這里已經入駐了西安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10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安康、銅川等6家地市飛地孵化器,帶動省內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及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一步聚集發展,媒體團在這里進行了深入采訪。
以西安理工大學團隊“可再生耐低溫長壽命單液流儲能電池項目”為依托的西安秦源智科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其新型儲能技術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發電配儲、電網調峰調頻、應急電源、電網容量調節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為什么選擇落地西咸新區?”“當時最大的擔心是什么?”面對記者的提問,西安秦源智科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云表示,當時最大的擔心是沒有能夠啟動項目的“第一桶金”,對產業政策、法律服務等方面也不在行。但總基地貫通了各類創新資源,科創氛圍濃厚,還有政策、空間、服務等基礎保障,一下子解決了所有的擔心,選擇落地西咸新區。
完備的創新生態讓西咸新區很快建立起高效的企業孵化體系,通過實施“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累計新增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29家;累計認定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16家。



高效完備的成果孵化體系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秦都市報社社長王戈華說:“作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一項項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展現著西咸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澎湃動力,和秦創原為陜西科創帶來的創新之力、產業之變。隨著秦創原建設工作的加速推進,不斷增長的創新優勢將轉化為發展優勢,采訪中我們看到有很多科研人員走上這個舞臺,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讓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搶灘占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走下‘書架’、擺上‘貨架’,在秦創原的沃土中生根發芽,發展壯大,這里成為了一個創新創業的‘夢想舞臺’。”
陜西農村報社社長賀小巍表示:“秦創原,動力源。很高興通過這次全媒體大調研活動走進西咸新區認識秦創原,了解秦創原。在這里,領先前沿的科技成果,大氣現代的辦公環境,積極奮進的精神面貌,無不讓人震撼、感佩。作為西安乃至西部科技創新的高地,希望秦創原可以留住更多人才,研發更多成果,為西安、陜西勇立發展潮頭增加更多自信、底氣和動力!”
西部法制報社社長田建輝說:“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高質量建設,是我們陜西奮力追趕超越非常利好的歷史發展機遇,第一次深入西咸新區改革創新發展一線調研采訪,看到這么多高精尖科技企業安家落戶埋頭苦干,說明西咸新區法治化人性化科學化的營商環境以及精準周到通暢的服務體系,讓各類企業和各類人才增強了實干創業的信心。”
看科技轉化
這里的創新平臺很給力

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是秦創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在秦創原總窗口,各類產業園區、創新載體為科技成果的加速轉化提供了強力支撐。灃西新城西部云谷是國家級“科創中國”創新基地、西安市“三器”示范平臺,也是“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基地”平臺。

“你對著這幅笑,圖像里的畫就會盛開。”“這個人工智能棋手可以調解難度,空閑時可以和它殺一盤。”在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商湯科技展廳,記者團被自動駕駛、3D識別、數字沙盤、數字博物館等各種場景中的交互性產品所吸引。西安商湯科技有限公司市場商務總監柴超介紹,在秦創原的催化下,商湯科技的人工智能設備已經應用到西安的城市管理、汽車出行和個人生活等領域的各個方面,智能化進程不斷加速。
在距西部云谷不遠的秦創原(灃東)創智云谷園,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陜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攻克了“卡脖子”技術的科技企業也引發了記者關注。
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畢珍站在生產薄膜鉑電阻芯體的全自動激光調阻機旁介紹說,這邊的兩臺鍍膜機,技術工人分別用它們進行白金薄膜的加工和相關傳感器的工藝試驗。“這是國內首條覆蓋常溫、超低溫、超高溫薄膜溫度敏感芯片自動化生產線,打破了國外對該類產品近30年的壟斷。”
金信天鈦主要從事和研發的超精密加工及拋光工藝技術,也是我國亟待突破的“卡脖子”技術之一。“我們入駐秦創原后先后獲得了創業啟動資金、享受三年廠房租金減免,還有來自科技經紀人從‘技術端’到‘市場端’的貼心服務”,說到園區的服務,陜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米天健連連贊揚。


當前西咸新區已經組建了累計132人的科技經紀人團隊,形成常態化挖掘轉化科技成果模式。以高校科轉平臺為核心,催化科技成果落地,今年已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89家。
看四鏈融合
這里的創新動能很強勁
“我們了解到光伏產業是西咸新區主導產業鏈之一,那么在產業這里有什么成效呢?”在涇河新城隆基綠能產業園,記者開始提問。
“隆基打破了硅太陽能電池效率世界紀錄,達到了26.81%,創造了中國光伏產業歷史。”隆基綠能西咸隆基樂葉總經理邵愛軍說,這是首次由中國企業創造的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6月15日,隆基綠能年產100GW單晶硅片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在涇河新城正式開工,這是全球建設規模最大、產能最高、技術最先進的光伏生產基地。
新區圍繞“鏈主”隆基綠能,精密繪制了光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全景圖,以“鏈長制”撬動新能源光伏產業建圈強鏈、打通產業鏈堵點、連接產業鏈斷點,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直指光伏產業“千億級”目標。
在秦漢新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陜西華興電能有限公司的全釩液流電堆生產線、充電樁生產線、液流儲能制造研發中心正在忙碌。“我們突破了儲能介質綠色制備技術、可焊接技術、離子膜國產化等一批產業鏈關鍵技術,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并且形成了全釩產業鏈的光儲充一體化。”公司總裁劉志軍自豪地說。


“從精密的重器零部件到豐富的AI神態捕捉,從流暢的自動駕駛體驗到文物活起來時觀眾們的驚喜連連……‘原’上風正勁,科創正當時。在這里,我觸摸到了創新脈搏,領略到了三秦朝氣。愿未來,在這片優渥土壤的持續培育下,我省的創新發展潛能將進一步釋放,新動能新優勢將進一步突顯,為新時代陜西故事寫下更為華麗的‘原上精彩’。”陜西日報傳媒集團國際會展公司總經理閆茂盛說。
看秦創原發展
這里的建設正火熱

除了了解西咸新區“三器”建設情況,采訪團還來到空港新城采訪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項目和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建設運營情況,近距離感受秦創原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的創新魅力和產業實力。“這里已經啟用西咸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協同中心,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成功開園并獲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認定”,空港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積極布局產業園區,匯聚各類科技創新要素,打造臨空科創快速發展的肥沃土壤,為科創企業提供長周期、全方位專業服務和良好的環境。”


兩天時間里,媒體團還先后走進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西安啟明星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清控科創西部創新加速中心、西安農鏈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陜西恒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陜西銀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項目,從一個個科研成果、科技產品中感受到了秦創原總窗口蓬勃的建設活力。


群眾新聞網新聞中心副主任王皓表示:“連日來的調研采訪活動,讓我對‘秦創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2021年3月,陜西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短短兩年多時間,秦創原交出的這張亮眼的‘成績單’,讓人贊不絕口。目前,秦創原探索日趨成熟,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方式,已為全省創新驅動提供示范模板。秦創原作為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平臺,正被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創新群體、創投機構等寄予厚望。未來,我們一起期待‘秦創原’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強動力。”
陜西日報社編輯出版中心張天棋說:“在秦創原,我看到了在各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企業。在采訪中了解了各企業緊跟時代發展需要和最新科技趨勢,自主創新,銳意進取,感受到先進科技的魅力;看到了秦創原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想企業所想,從政策到資金到配套服務,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形成強大吸引力;感受到了秦創原厚植創新沃土的勃勃生機。”
黨風與廉政雜志社記者賈佳說:“通過此次全媒體行動,我對秦創原的抽象概念變具象了。在西部云谷,我了解到這里是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載體,優美的園區和豐富的配套讓企在‘社區’一樣的環境中發展,感受到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美好前景。”
受訪企業也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
陜西恒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牛振江表示:“此次陜西日報社全媒體行讓我們真切感到新區、新城和媒體對企業的關心和重視,近年來,新區、新城在政策、服務等方面給予我們企業全方位的支持,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和建設,都起到了促進作用,真誠歡迎各方媒體來我們企業采訪報道。”
金信天鈦公司董事長米天健表示:“我們一直籌劃進一步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作為從事超精密加工及拋光工藝的公司,這一技術正是我國亟待突破的‘卡脖子’技術之一,這次活動能讓外界更多了解我們。”公司運營負責人張亞光表示:“自從入駐秦創原后,公司先后獲得了創業啟動資金,享受三年廠房租金減免,還有來自科技經紀人從‘技術端’到‘市場端’的貼心服務,秦創原對我們的關照可謂是‘保姆式’無微不至。”
媒體團此次調研采訪的所見所聞,將在陜西日報要聞版“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欄目陸續呈現。群眾新聞網、三秦網、西部法制傳媒網等也將在網站首頁、客戶端首屏開設“陜西日報社‘創新驅動發展看秦創原’全媒體調研采訪行動”專欄,推出話題類、互動式報道,讓更多人了解秦創原,了解秦創原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