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央媒聚焦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成效

近日,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等中央媒體集中推出主題報道,關注西咸新區作為秦創原總窗口全面深化“三項改革”,在科技創新、“四鏈”融合等領域發展成效和典型案例,部分節選如下。

新華社

《陜西西安:科技創新孵化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2年底,陜西西安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著眼于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西安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等開放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西安規上新興產業產值突破2526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0.3%,同比增長7.8%。目前,西安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已分別達到10431家和10186家。

在位于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的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進行芯片分揀工作。作為一家從事傳感器研發制造的科技企業,公司在秦創原平臺支持下30天內走完了審批、選址、專利評估等流程,讓科研成果快速轉化落地。

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新航介紹,除了為人員招聘和人才培訓提供支持外,秦創原也為企業提供了設備獎補等的資金支持,“使得我們整個企業能夠非常安心地從事生產工作。”

秦創原是陜西最大的科技創新孵化器,除了提供各類服務幫助企業成長外,秦創原還成立了專門的科技經紀人隊伍,推動科技創新孵化,加速釋放科創潛能。

科技經紀人懂產業、懂技術、懂經營、懂金融,“他們長期在全省的高校里面去挖掘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然后幫助這些科技項目轉化成成熟的企業。”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副主任李利說。

光明日報

《三秦大地上追趕超越的步伐》

9月的三秦大地,天已漸涼,潛心鉆研、干事創業之風,在這片土地上卻越發火熱。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是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在位于西咸新區的秦創原總窗口綜合服務中心,記者既見識了吸人眼球的“深低溫人體凍存動物模擬實驗”中金魚“死而復生”的神奇,也看到了醉心科研的工程師們從零做起、十年磨一劍的成果——用于檢測輻射量的第三代核輻射探測與成像半導體晶體材料。

“戴上這款‘腕表式個人劑量儀’手表,就能檢測核輻射量的大小。”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席守智向記者介紹了一款智能腕表,腕表采用了完全自主研發的碲鋅鎘探測器,可以快速檢測日常食用的海鮮、海鹽、紫菜、蝦米等各類食物、日用品及環境中的輻射情況,并實時顯示輻射劑量。“碲鋅鎘探測器從研發到應用再到上市,前前后后近30年。”席守智表示,能否及時獲取資金支持、產業鏈能否快速構建與打通,是科研成果能否成功轉化的關鍵。

在基礎科學研發關鍵領域取得突破,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努力。“在秦創原,鼓勵支持基礎研發的氛圍越發濃厚,依托這里的平臺優勢,企業研發成果轉化也得以加速。”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副主任李利說,設置專門的稅務、政策、科技等服務窗口,減少項目審批流程,加快項目審批速度,提供融資渠道支持……完善的服務鏈,也讓企業的研發成果得以及時對接并融入市場。如今,在秦創原平臺的牽線搭橋下,企業之間也會彼此合作、取長補短。拆除壁壘,聚合發展的渠道越來越順暢。

經濟日報

《在科創沃土拔節生長》

9月初,關中平原秋意漸起。在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國內首條覆蓋常溫、超低溫、超高溫薄膜溫度敏感芯片的自動化生產線正在運行中,一支支薄膜鉑電阻芯體不斷走下產線。公司副總經理金新航介紹,該項目填補了我國高精度溫度傳感器國產化空白,打破了國外近30年的壟斷。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致力于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應用場、協同創新示范區、制度創新試驗田。去年2月,礪芯慧感在西咸新區秦創原·灃東先進制造產業園成立。得益于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助力,公司生產線1年建成、車間拔地而起,場地免租、稅收減免等政策極大減輕了企業負擔。同時,西咸新區積極組織技術交流會、產品洽談會等,助推企業發展。

日前,陜西省兌付秦創原總窗口862個項目、資金4.87億元。“秦創原建設謀得準、抓得緊、做得實,‘三項改革’抓住了制約科技成果轉化梗阻的關鍵,為陜西省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陜西省委科技工委副書記蘭壯麗說。

科技日報

《三秦大地,創新正激揚——陜西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紀實》

廠房需達到14米層高、距離水源需3公里以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黃廷林的一款新型水處理設備項目在落地轉化時遇到諸多硬性條件制約,團隊為此頗為困擾。

科技經紀人吳軍軍及時介入,多次協商洽談匹配合適場地,為科研團隊爭取到房租減免等“政策禮包”,難題迎刃而解。“最終,項目落地‘秦創原’,從簽約到投產運營,不到兩個月。”吳軍軍說。

在“秦創原”,活躍著一支精干的科技經紀人隊伍。他們用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并通過項目招引等方式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的高效融合。

“我們負責牽線搭橋,讓技術端與市場端精準對接。”入行兩年多,吳軍軍已促成華中數控西部中心等十幾個重點項目落地。

8月15日,“秦創原”院士科技成果產業化暨陜西首臺套氫燃料電池堆產品發布會召開。氫燃料電池堆是發生電化學反應的場所,是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核心部件,維系著整個燃料電池系統的能量輸出過程。

該產品由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團隊聯合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單堆功率最高可達82.3千瓦,體積功率密度達3.58千瓦/升,具有穩定、高效、清潔、零碳等特點。

“如果沒有科技經紀人穿針引線,這個項目不會這么快就成功。”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孫劍說,當時公司轉型,要做大功率燃料電池,提出科研需求后,經紀人迅速聯系到陶院士團隊,雙方一拍即合,從開始見面到最后項目落地僅用了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