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西咸新區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日前正式印發,為新區未來三年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根據《西咸新區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新區將多措并舉提升產業綜合實力,力爭到2026年形成“千億級規模壯大、百億級鏈群翻番、十億級企業倍增、五億級項目聚集”的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方案出臺 繪制產業發展“路線圖”
產業高質量發展既是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與前提。今年以來,省市相繼出臺相關文件,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重點優勢領域,全力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家級新區,此次西咸新區出臺《方案》,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制定“路線圖”、明確了重點任務。提出圍繞秦創原總窗口和“雙中心”建設戰略機遇,立足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到2026年,聚焦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文旅體融合產業、現代都市農業“4+1”重點產業集群做大做強,通過鏈群提能級、創新育優勢、企業強引擎、項目蓄動能,促進產業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加快形成“千億級規模壯大、百億級鏈群翻番、十億級企業倍增、五億級項目聚集”的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4+1”重點產業千億級規模壯大發展目標:
高新技術產業,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低空經濟、大數據和云計算、3D打印、生命科學。到2026年,產業規模突破150億元。
先進制造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特種專用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制造。到2026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
現代服務業,包括軟件和信息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現代物流、會議會展、法律服務、人力資源、金融等其他生產性服務業。到2026年,營收突破300億元。
文旅體融合產業,打造主題娛樂、數字文化、體育運動、生態休閑等特色IP,推動文旅體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到2026年,產業規模突破210億元。
現代都市農業,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到2026年,產業規模突破80億元。
根據《方案》,到2026年,新區“4+1”重點產業集群規模將突破1700億元。還將培育太陽能光伏、特種專用車、高端裝備制造等百億級產業鏈群3個以上,十億級骨干企業超過45家,五億級項目實現聚集發展。
創新驅動提升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西咸新區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制度創新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程度地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成效顯著。
例如位于西部云谷的陜西智遠科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多項優惠政策加持下,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研發的紅外綜合檢測系統及高精密非球面光學元件加工技術有效助力了上游產業卡脖子技術的攻克。目前依靠27項專利技術轉化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在國內光學檢測定制化領域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
今年初,西咸新區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實踐。陜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西安理工大學就流體精準調控技術開展了專利轉讓合作。“如今我們的研發效率整體提升了30%,相關科技成果已轉化落地,也按期完成了‘后付費’。”金信天鈦董事長米天健表示,得益于這一舉措,企業前期投入和試錯成本大大降低。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3年多,作為總窗口的西咸新區累計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907家,挖掘科研成果1000余項;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數量分別是2021年初的18.1、6.6倍。新區高效的科研成果轉化效率,化解了諸多關鍵領域的壁壘問題。
按照《方案》,新區將聚焦秦創原總窗口創新資源和科技創新成果,進一步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和創新生態,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未來三年,計劃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以上,以院校地企合作的模式建設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6家以上、科研院所分支機構15家以上。新增省級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10家以上、開展50項概念驗證、50項中試熟化服務,技術轉移建立機構10家以上。秦創原重點產業專利池每年匯聚高價值專利200件以上,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500億元。
精準發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涇河新城,秦創原氫能產業創新聚集區已啟動建設,目前已引入及培育氫能企業48家,數量約占全市1/2、全省1/3。這里匯聚著氫能制、儲、加、用全產業鏈企業,是新區氫能企業主要承載地之一。不久前,氫電綠色能源系統生產線及氫能西北首條風冷堆燃料電池全自動產線在這里投產。
在隆基綠能29GW單晶電池制造工廠,智能化車間里機器人往來穿梭,機械臂精準作業……在這里,平均0.8秒就有一片太陽能電池下線。
自2021年光伏龍頭企業隆基綠能與新區“牽手”以來,涇河新城光伏企業數量由2021年的2家增長到2024年的24家。在光伏產業的帶動下,涇河雙碳光伏產業園內企業總數達到319家,“五上”企業113家、規上工業企業34家,2023年規上工業產值達到235億元,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西咸新區緊抓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機遇,借助政策疊加優勢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快布局,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隆基系列項目、70家氫能企業、42家數控機床企業等為代表的主導產業集群。
面向未來,新區將通過抓實鏈群培育、產業創新、企業引育、園區建設、項目提速、金融支持六個方面重點任務,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創新發展能級、大集團引領力、大項目支撐力、集群化承載力和金融配置能力,全力推動“4+1”重點產業集群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質量、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加快構建西咸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及西安都市圈極核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