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3035萬元“突然入賬”……

這是一個充滿驚喜的故事——

幾天前,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發現賬上多出了一筆來自西咸新區的轉款——30萬元,這才相信原來真的不需要他們提交任何手續,首次進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能享受到這筆獎勵補貼。

時間回溯一個月,西咸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經濟部部長許軒睿接到了一個電話,灃西新城能源公司的工作人員打來的,詢問今年首次進入規上企業,怎么辦理申請獎勵手續,需要提交什么資料,許軒睿告訴電話那頭的人:“你們不用管了,我這邊經過認證、核實資料后,提交財政系統,已經進入付款階段了,只要你們的賬戶信息沒有變化,等著收錢就行。”工作人員不敢相信:“真的可以不用我們做任何申請嗎?真的會收到錢嗎?”經過許軒睿再三確認后,他才掛了電話。

9月24日,西咸新區投資環境說明會暨入區項目簽約儀式上,新區推出了18條提升營商環境的新舉措,內容涉及企業招商落地、項目建設、生產運營等全生命周期服務,實現了重要環節、重要節點服務全覆蓋,這個驚喜的政策“免申即享”就是其中的一條。

看著賬上的30萬元補貼,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能源公司的董事長劉洪濤也很興奮,“作為企業來講,過去總認為跟政府打交道,需要提交非常多的表格,需要跑非常多次,這一次,不需要提交任何資料,就直接享受了獎勵,我們從內心會覺得政府把我們企業當成是自己人,主動上門,主動服務,提升了我們幸福感和滿意感,我們和政府之間的合作將會更加緊密,讓企業的主要精力用來提升技術,做好產品和服務。

20天到賬,同款驚喜放大400倍,金秋九月,是一個收獲的好時節,和灃西新城能源公司一樣收獲同款驚喜的還有421家西咸新區入區企業。

今年西咸新區推出“免申即享”類政策獎補15家文化企業共計300萬元,393家工業類企業獲得2527萬元,加上其他類別企業補貼獎勵共計421家企業3035萬元補貼已經全部到賬。

近年來,在秦創原總窗口、“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等多重使命之下,西咸新區致力于打造“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的“四最”營商環境,圍繞先進制造、科技研發、金融服務、文創旅游等細分行業,出臺了13項產業政策,建立了引導有方向、支持有力度、獎勵有精度的產業政策體系,并不斷簡化手續,提高兌現效率。

今年上半年,按照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新區制定并印發了《西咸新區關于進一步做好產業政策兌現工作的實施方案》,核心是簡化政策兌現流程,方便企業簡單快捷進行政策兌現。

方案中,以普惠性獎補政策為重點,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綜合評審的模式分類標準,對涉及新區金融、文創、旅游、工業等各領域的13項141條惠企政策進行分類梳理,形成了“惠企政策兌現事項目錄清單”,已經全部實現進大廳、上平臺。

“免申即享”

就是對那些獎補事項簡單明了、獎勵標準明確清晰、無需評審的政策,通過管委會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于申報,直接享受政策,實現“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轉變。通俗來講,就是不需要企業申報,由新區各行業部門主動發起政策兌現,對自貿創新案例,科學技術獎勵、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一經完成,就啟動申報流程。

截至目前,“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類政策已經占到了西咸新區全部產業政策的30%。“免申即享”類政策實施后,資金兌現時限由此前的數月壓縮到20個工作日以內。

用最好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務為陜西省秦創原建設做出貢獻,西咸新區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銀,含金量很高”的大禮包,誠意滿滿。

惠企2.0版本 “我要辦”升級“為我辦”

得知公司收到20萬元獎補資金時,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影視發展有限公司經理王藝青也很驚喜,這是公司2020年成為規上企業后收到的首筆新區獎補資金,以往享受類似獎補政策要提供各類佐證材料,而這一次,公司只提供了銀行賬戶,20萬元就到賬了。這20萬元是西咸新區用于獎勵文化旅游產業創意發展的獎補資金,“沒有申報,獎補資金就自動到賬了,我們是‘被動’享受補貼。”對于這種“被動”,王藝青伸出手指點贊。

西咸新區發展改革局副局長焦少飛說,以往企業要想享受政策獎補,需要先關注申報公告,學習研究政策條款,再選擇政策進行申報,并且要填報各類申報表格,提交各種佐證材料,經西咸新區各相關部門逐一審批無誤之后才能兌現,程序多、耗時長,使惠企政策效果打了折扣。“‘免申即享’,就是對那些獎補事項簡單明了、獎勵標準明確清晰、無須評審的政策,通過管委會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于申報,直接享受政策。”焦少飛說。

“免申即享”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政務服務模式,實現了“放管服”改革關鍵關口的前移,不僅提升了政務服務效率,也助推政務服務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對于企業而言,“免申即享”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政務服務關系的責任位置,由原來的“我要申辦”改為“為我辦理”, 由原來的企業承擔申辦責任改為政務服務部門承擔送服務上門的責任。這是一種政務服務的“責任倒置”,是一種突破性的“放管服”改革,賦予了政務服務新的定位、內涵和責任。

當政務服務部門調整服務理念,變被動為主動,變“馬上辦”為“直接辦”時,企業的反饋也讓他們覺得獲得感滿滿,灃西新城能源公司的劉洪濤說,“也反映了新區在營商環境的建設上,真正的站到了從企業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把過去的行政管理思維改變了扶持企業、培育產業的思維,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做大做強。”

全力扶持企業 更多“禮包”還在路上

惠企扶持政策是個香餑餑,企業都非常看重相關扶持政策,都盼望著扶持政策能夠花落自家。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企業需要主動申請扶持政策落地,不僅要提交各式申請材料,還要跑東跑西,甚至跑辦很多次。有的企業可能還要托關系走路子,想方設法增加獲得扶持資格認定及配套獎補政策的機會。而掌握扶持政策分配權的部門,往往在家坐等審核,一套流程下來,要耗費不少的時間。

“免申即享”開通了扶持政策落地的綠色通道,能夠第一時間將獎補資金等優惠政策送到企業,給企業的創新發展下“及時雨”,這種模式可以簡化扶持政策的落實環節,優化扶持政策的落實效果,給企業帶來更強的政策獲得感,符合扶持政策的初衷。

近年來,西咸新區不斷強化政策供給、給企業解綁,并將其作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

據西咸新區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局長車飛介紹,為進一步提高政策兌現的效率,西咸新區將政策兌現納入了政務服務的全流程標準化管理體系,依托政務服務網搭建了政策兌現線上服務專區,逐一編制141項政策兌現事項標準化申報指南,明確申報材料、辦理流程等50余個信息要素,實現進駐政務大廳辦理的惠企獎補政策“全程網辦”、新區新城兩級“全區通辦”、多部門“一網聯辦”,解決了政策兌現長期存在的申報期限短、兌現周期長等難點痛點問題。

近年來西咸新區圍繞先進制造、科技研發、金融服務、文創旅游等細分行業,出臺了13類產業政策。

2018年以來僅西咸新區本級就累計兌現各類產業惠企政策資金近2億元,不論招大引強,還是成果轉化,營商環境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下一步,西咸新區還將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突出兩鏈融合、兩化融合、兩業融合,繼續加大政策供給和落地服務,支持技術創新和業態升級,為企業松綁、減負、加油,助力西咸新區創新驅動發展。

西咸新區正在全力推進秦創原建設,從而促進西咸新區乃至西安的高質量發展,企業收獲補貼,西咸新區收獲一流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