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以來,陳政去西咸新區的次數越來越多了。
陳政是陜西首批創客空間的創辦人之一,他創建了“泥巴創客空間”,經常奔走在為創業者找資金、找人才、找資源的路上。

作為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創新”是西咸新區與生俱來的使命。產業集聚、人才集中的特點,工業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從一開始就獲得了陳政的關注。
陳政的泥巴創客空間位于西咸新區的文教園區,已產生創業項目40多個,其中占股孵化項目近20個,融資近億元。
乘“原上”的風 破創業難題的浪。
“越來越多的科創種子在西咸新區這片沃土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溫床,生根、發芽,逐漸長成參天大樹。”作為西部云谷的創業導師、陜西省創新驅動共同體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職業技術經理人,陳政先后幫助多名創業者在西咸新區“安家落戶”,經他推薦的8家企業都在新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其中6G天線項目發展迅速,已經談妥新一輪2000萬A輪融資。
去年的一場項目評審會上,陳政關注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位導師研究柔性電路和柔性屏材料的項目。憑著職業敏銳度和對全省創業創新政策的熟稔于心,陳政將該項目精準匹配到了秦創原總窗口,他自己的陜西股交中心科創板企業也已申請進入秦創原總窗口。

陳政認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是集全省的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非常有利的探索模式,為科技成果轉化打通創新鏈“堵點”,把創新嵌入產業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他說,“西咸新區作為秦創原總窗口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覆蓋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政策細化到服務專員、資金支持、辦公場地、研發獎勵等細枝末節,非常適合初創企業,更適合高校老師的科研成果轉化。”
用一顆誠摯的心助創新企業發展。
自從今年3月全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后,高校院所、大型國企、行業龍頭企業、創投機構等紛至沓來。為不斷吸引高質量項目落戶、入區,西咸新區出臺了《西咸新區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建設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以真金白銀助企業發展。

《若干措施》共有15條,以普惠性、不重復、西部最優為制定原則,充分考慮了初創企業對拎包入住、稅收獎補和人才補貼方面的需求,也考慮了成長期企業對投融資和研發補貼的需求。其中,對首次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省市獎勵基礎上再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首次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取得博士、碩士學位兩年內的高校畢業生,與科技型企業簽訂三年期以上勞動合同,分別給予個人每月5000元、2000元的補貼,獎勵期1年,年底一次性結算。
不僅是扶持資金額度大,西咸新區還有意降低準入門檻,讓一般的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均能享受到這些實惠的政策。此舉不僅切合秦創原總窗口當前快速聚集科技型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的實際需求,更是用一顆誠心去培育企業、資助人才。

此外,西咸新區還公布了全區93個創新載體的具體情況,并強化了載體產業配套。年底前實現已投用產業園區、寫字樓宇公共交通全覆蓋,在園區引入專業化管理團隊,推進市場化運營,方便企業“拎包入住”“先租后讓”。
從企業需求出發 打造宜居宜業城市。

優良的營商環境,優美便捷的宜居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資人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西咸新區。從最方便企業的角度出發,西咸新區發布了18條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舉措,著力打造“最快、最簡、最優”的辦事環境。這18條新舉措包含開辦企業“2小時辦結”、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工建審批“提速增效”、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政策兌現“免申即享”等內容,是涵蓋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政策合集,實現了重要環節、重要節點服務全覆蓋,不但具有突破性,還具有普惠性。

西咸新區還出臺了10條加快宜居宜業城市建設的措施,從住房、教育、養老、交通等多個方面完善新區配套功能,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圍繞人才服務和產業發展,提升新區城市形象和品質。
良好科技創業生態科創聚集效應初顯。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作為第一要務,以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為主線,區內創新創業和科創熱度持續升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果實”不斷涌現。截至2021年9月底,西咸新區市場主體數量前三季度逆勢強勁增長,新登記市場主體、新登記企業總量、新登記個體工商戶總量、累計登記各類市場主體總量、市場主體投資活躍度喜獲全西安市“五個第一”。1~10月份全區登記市場主體181778戶,同比增長49.09%;至2021年10月底全區實有市場主體391155戶,同比增長56.06%。
良好的科技創業生態,讓西咸新區科創聚集效應初顯,無數個“陳政”逐夢而來。這些不斷聚集的科創人才、科創項目將釋放出驚人的效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秦創原總窗口的創新驅動功能實現,帶動西咸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