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意見》,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產業集聚發展,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引才、育才、用才主體作用,努力把秦創原建成人才有序流動的洼地和創新發展的高地,實現人才鏈全面服務產業鏈、創新鏈,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根據新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一、工作原則
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旨在提升新區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圍繞新區“6+1”主導產業方向,重點支持在新區范圍內開展基礎學科研究、科研成果轉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對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突出貢獻的“五上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努力發掘一批創新創業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秀人才,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為引進培育產業鏈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在西咸新區黨工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新區黨工委人才辦牽頭,各行業主管部門協同配合,組織各行業領域專家對各類秦創原創新人才進行評審認定,將人才的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作為衡量人才的重要考量標準,爭取3年引進培育500名秦創原創新人才。
三、申報條件
本計劃可申報的用人單位是指在新區范圍內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注冊登記、稅務關系、統計關系在新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健全的財務制度、實行獨立核算并實際入駐新區的“五上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申報人主要是在新區創業或用人單位引進培育的人才。
(一)基本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2.年齡一般應在60周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一般應在45周歲以下,戰略科技人才不設年齡限制。
3.一般應當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工程技能人才不受學歷等相關限制。
4.全職引進或新培養人才,須與用人單位簽訂3年以上勞動(聘用)合同并在西咸新區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
5.創辦企業的人才,企業實到現金出資不低于100萬元,人才本人須為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董事長。
6.柔性引進人才,須與用人單位簽訂3年以上服務協議,每年在西咸新區用人單位工作時間不少于3個月。經各區域認定的高層次人才作為跨區域人才納入柔性引進范疇,人才在新區范圍內開展科技研發活動1年以上,可由用人單位提交原認定單位所在地區人才認定證明,行業主管部門直接推薦,經評審后可納入相應的人才計劃。
7.創新團隊應由1名帶頭人和3-5名核心團隊成員組成,依托新區范圍內的重大科研創新平臺開展科研活動。
8.對符合新區發展重點領域和方向的海外科技人才,提交申報條件后,由行業主管部門推薦到相應的人才計劃。
9.對于新區具有突出貢獻或急需緊缺的人才,可適當放寬條件。
(二)評選條件
申報人在滿足所有基本條件的基礎上,申報“戰略科技人才計劃”“科研創新人才計劃”“創業管理人才計劃”“工程技能人才計劃”“青年科技人才計劃”的,須滿足相應計劃評選條件之一;申報“高端創新團隊計劃”的人才團隊須滿足所有評選條件。
1.戰略科技人才計劃
(1)立足于基礎科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長期奮戰在科研一線。掌握國際最前沿科技,近5年獲得國際、國內重要科技獎項(國家級科學技術二等獎及以上前5完成人)或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
(2)瞄準世界前沿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重要需求,依托重點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新區范圍內設立的省級及以上重大戰略科技創新平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擔任主要負責人。
(3)人才本人需獲得省級及以上人才認定,并承擔3次以上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且課題通過結題驗收。
2.科研創新人才計劃
(1)在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等單位取得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獲得省級及以上科技領域重要獎項或擁有3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前3完成人),并通過與企業合作、技術轉讓等方式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技術產品升級。
(2)人才本人需在轄區企業從事科技研發、產品創新、技術改造等科研工作,并擔任中層以上職務。個人在西咸新區的年度計稅收入不低于30萬元。
(3)人才在5年內擔任過相關領域的國家、省級重大科技項目主要負責人,且課題通過結題驗收。具有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且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填補國內空白。
3.創業管理人才計劃
(1)人才本人實繳資金(包括技術入股)占創業投資的30%以上或在新區“五上”企業中連續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同級職務滿3年。熟悉相關領域業務和國際市場規則,具有豐富的金融管理、資本運作和項目規劃管理經驗。
(2)人才所在企業擁有項目研發、成果轉化所需的部分資金(不少于50萬元)和一支具有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市場開發等方面能力的團隊,主要項目和主營業務具有核心競爭力,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產業化潛力,初步具備規模生產條件。
(3)人才所在企業在新區近3年的入庫稅收均在50萬元以上或當年入庫稅收在200萬元以上。近3年來無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和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4.工程技能人才計劃
(1)實踐性和創新性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能人才。具有相關專利或者作為專利主要參與人的(發明專利前5完成人;實用新型、外觀專利前3完成人);參加國家、省級、市級行業技能大賽獲得3等及其以上獎項的;獲得國家、省級、市級等相關技術領域榮譽稱號的;被所在行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2位及以上)推薦的高技能人才。
(2)在同行業中,具有出色的傳承技藝,在發掘整理和傳授技術技能方面作出突出貢獻,通過師帶徒方式傳授技能10人以上或帶徒晉級5人以上,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高技能人才。
(3)在同行業中,具有領先的技術技能水平,并在某項生產工作領域創新業績突出,總結出獨特的操作工藝和操作方法,年創造直接經濟效益在3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工藝革新、技術攻關等項目的主要貢獻者。
5.青年科技人才計劃
(1)為所從事科研領域同齡人中的拔尖人才,5年內獲得過市級及以上嘉獎表彰,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發明專利。
(2)在用人單位承擔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團隊核心崗位,作為團隊成員參與2項市級及以上重點科研項目或新區級及以上“揭榜掛帥”項目。
(3)在用人單位從事科研技術崗位,業績突出、口碑較好、群眾公認。個人獲得碩士學位的,在西咸新區的年度計稅收入不低于20萬元;個人獲得博士學位的,在西咸新區的年度計稅收入不低于25萬元。
(4)通過新區申報認定的市級及以上各類青年人才項目提供相關資料備案后可直接認定。
6.高端創新團隊計劃
(1)具有明確可行的發展規劃和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研究方向符合“四個面向”要求,符合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需求,主攻方向與前期成果之間應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和延續性。
(2)具有良好的科技研發水平,近5年內取得標志性成果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屬于填補研究領域技術空白,并具有持續性創新能力和青年人才培育能力,可跨單位協作。
(3)團隊帶頭人需在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科技企業擔任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能職務,具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對團隊建設具有創新性構想。團隊帶頭人人事關系不在申報單位的,要確保每年在申報單位工作6個月以上。
(4)團隊應有合理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梯隊結構。團隊核心成員應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全職在申報單位工作。團隊應有較完善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團隊成員共同遵守的經費使用、成果署名、績效獎勵、評價考核等科學、合理的內部管理制度。
(5)申報單位應具備良好的經營業績,在新區有較完善的配套支持措施和辦公、科研場所或中式小試車間,具有完成創新任務所必備的基礎設施、技術裝備等硬件基礎。
7.領軍人才儲備計劃
在經認定后的“戰略科技人才”“科研創新人才”“創業管理人才”“工程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端創新團隊”中,參照國家、省級、市級各類人才計劃,根據申報條件,擇優確定一批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和能夠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秦創原創新人才進行重點支持培養。
四、評選程序
申報工作按照“用人單位舉薦、從優評選”原則,具體由個人提出申請、用人單位推薦申報,經各新城、園辦資料審核后,按程序報新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評審公示后確定。
(一)組織申報。秦創原創新人才可通過集中申報和日常申報兩種方式進行申報評選。新區黨工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新區黨工委人才辦、發展改革和商務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先進制造業促進局、社會事業服務局、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聯合建立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專家評委庫,新區黨工委人才辦發布申報通知和申報指南,各新城、園辦組織轄區用人單位推薦申報。原則上每年定期組織開展,日常申報主要面向新引進的企業,由行業部門提出申請,按申報流程組織實施。
(二)單位推薦。由各用人單位負責,按照評審條件推薦各類“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人選,(單類人才計劃每次推薦一般不超過5個)提供人才申報材料并提出推薦意見,在單位內部公示不少于5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后,將申報資料報各新城、園辦。
(三)優先推薦。在同等條件下,對獨角獸、瞪羚、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等企業、上市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申報人才予以優先推薦,上述企業單類人才計劃推薦名額可適當增加。
(四)資料審核。由各新城、園辦牽頭,組織各行業主管部門,對企業資質和人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審核通過后提出推薦意見報新區黨工委人才辦。
(五)專家評審。由新區黨工委人才辦負責,組織各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領域專家對初審通過的各類人才進行評審,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評審會),經評審后提出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人選意見。
(六)實地考察。新區黨工委人才辦會同相關單位以及行業專家對人才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具體了解企業運營現狀和發展前景,綜合研判后確定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人選名單。
(七)對外公示。由新區黨工委人才辦對外公示“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人選意見,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對公示期間反映的問題,新區黨工委人才辦會同相關新城、園辦核查并提出意見。
(八)組織批準。入選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名單經中共陜西省西咸新區工作委員會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后印發,并發放《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人才確認書》。
五、申報材料
(一)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計劃”申報表。
(二)申報人身份證(護照)、學歷、學位證明、專業技術資格書、職業資格證書等材料。
(三)申報人依托單位出具的同意申報意見原件。
(四)申報人勞動(聘用)合同或服務協議、企業任職證明。
(五)創業人才需提供營業執照和企業注冊所在地稅務部門出具的3個月以上稅收完稅證明,并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或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報告。
(六)全職引進、新培養人才需提供由申報單位繳納的6個月以上社保繳納證明或3個月以上個人所得稅納稅記錄。
(七)柔性引進人才通過高校、科研院所申報的,需提供由申報單位繳納的3個月以上社保繳納證明或3個月以上個人所得稅納稅記錄。不是通過高校、科研院所申報的,需提供和新區用人單位共同技術攻關、項目合作、成果轉化等基本情況及發展計劃,經人才本人確認的支付勞務報酬的憑證,人才在新區服務期間的考勤材料。
(八)高端創新團隊需提供團隊帶頭人和團隊近5年取得的標志性成果證明材料,團隊帶頭人主持重大科研(課題)任務證明材料和團隊核心成員主持或參與重大科研(課題)任務證明材料,團隊建設組織管理主要制度規范文件,團隊依托新區范圍內的重大科研創新平臺認定文件,用人單位為團隊提供的科研設施設備一覽表。
(九)其他證明材料。
六、認定結果運用和管理
(一)入選人才跟蹤培養。加強認定人才動態管理,根據申報人在新區的勞動(聘用)合同和在編在崗情況確定最長3年的人才認定有效期,期滿后符合評審條件的可重新申請認定。新區黨工委人才辦和各新城、園辦,每年對人才認定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了解人才實際工作情況。人才與新區用人單位終止勞動(聘用)合同的,不再享受各類人才政策支持。
(二)對申報人才的紀律要求。重復申報,剽竊、侵奪他人成果,或者以提供虛假數據、材料等不正當手段騙取獎勵的,經核實后撤銷獎勵,追回獎金;觸犯法律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三)對評審人員的紀律要求。在評選活動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協助他人騙取獎勵的,給予通報批評,取消其參與評選活動資格;觸犯法律的,依法予以處理。評選過程實行回避制度,被確定為有效候選人者或其親屬,均不得作為評委和工作人員參加當年的評審工作。
七、附則
(一)本辦法由新區黨工委人才辦負責組織實施及解釋。
(二)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