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983年,毛幼樺從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畢業,此后她36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和藥品研發息息相關。生物醫藥關系國計民生,她勵志以此為重任,考慮長遠發展。2019年,她和合伙人以互聯網共享、科技共享為模式的“藥云”醫藥技術共享實驗平臺正式運營,致力于為有志進行藥物開發的專家和團隊提供一個新藥研發的共享平臺,力求為國產藥的國際化博得一席之地。
為有志之士搭建共享平臺 納四方賢才
早在1984年,年輕的毛幼樺就獲得“陜西省科技成果一等獎”,此后多次獲陜西省衛生廳科技成果獎勵。在從業的36年中,她先后成功開發了80余個新藥品種,獲得臨床批件46個、新藥證書及生產批件59個。如今59歲的毛幼樺在法定上已是退休年紀,但她仍想用自己畢生所學為生物醫藥行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經過幾年的思考,我覺得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最終都是有限,只有搭建一個平臺使有志之士聚集到一起,個人才能有更高的成就,行業才能有生生不息的發展。”后來她與幾個股東一拍即合,經過半年的籌備,2019年年初藥云(西安)醫藥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藥云”)成立,全國首家由個人自主投資的醫藥研發共享平臺“藥云”醫藥技術共享實驗平臺問世了。
該平臺將以股權投資、技術入股、委托服務、天使基金等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為西安地區的優勢科技資源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個新藥研發的共享平臺,旨在調動科學家創新創業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無縫對接。
公司成立當天,就吸引了胡大偉博士和幾名志同道合者前來,并與“藥云”達成合作意向。
入駐團隊只需做研發 平臺提供全方位服務
胡大偉曾在2010年至2015年在日本富山大學留學,并攻讀工學部有機合成藥物化學,取得博士學位,期間獲得扶輪米山紀念獎學金,該獎金每年只選取5個國家,每個國家一個名額。2015年回國后,他在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以博士后身份展開科研工作。“工作期間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業界人士,我提出想自己做項目做研發的想法與他們一拍即合。” “藥云”還在籌備階段時,胡大偉偶然聽朋友提起,立馬眼前一亮,在“藥云”開業當天他便迫不及待地來了解情況,隨即成立了5個人的研發團隊,入駐“藥云”。
“‘藥云’讓我立即實現了創業夢想,不用為場地、公司管理、設備發愁,真正為企業節約了很多成本。我們的團隊只需做研發,省時省心省力。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技術指導讓我們從起步就與國際接軌、以國際標準來要求自己。”胡大偉向記者介紹,占地1500平方米的實驗室由理化實驗室、液相室、新藥化合物篩選室等數十個實驗室構成,實驗室器材均參照國際最高的標準來采購。
如今,胡大偉團隊除了研發自身項目,還通過“藥云”對接一些其他項目進行委托開發,提供技術服務,與多個博士團隊進行交流互動。“共享資料庫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在做研發時會清楚該項目在國內國外的發展情況,國際市場上的需求,所有的參考資料都是應有盡有,包括以后科技轉化成果都有‘藥云’為我們做,解決了后顧之憂。”
“除了胡博士團隊,我們28位員工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從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回來的‘陜西娃’,他們帶來的科技理念、科技資源、對新技術的理解與掌握都比較先進。這也是‘藥云’成立的初衷之一,希望能為在外謀生的三秦游子搭建一個平臺,滿足他們既距家近又能創業的夢想。”毛幼樺提到,也有南京的研發團隊對“藥云”這種模式比較感興趣,有來此發展之意。
成立半年多,這個假期“藥云”將吸引復旦大學的老師學子遠道而來,共商平臺共享之事,此外陜西中醫藥大學、交通大學等老師學生都有意向來此進行暑期實踐。“再過幾天,我們的實驗室里將煥發另一種勃勃生機,我非常期待看到這一幕,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初衷。”
做強藥物研發 提升國產藥品質
毛幼樺說,從目前運行的半年來看這種模式是值得復制和推廣,另一方面她們除了引進新的創業團隊,還將在內部做一些股權的激勵和改造,將真正的有才之士變成科學帶頭人。
除了目前已研發出涉及抗腫瘤藥、抗糖尿病、抗骨質疏松等領域的藥品,“考慮到人口老齡化以及特殊人群對營養的需求,針對一般的飯菜無法滿足營養需求,或有吞咽、咀嚼、消化困難的人群,這些人恰恰對營養和食品的搭配有非常高的需求。藥云還在有針對性地研發特醫食品 ”。“我們目標是做大做強藥物研發,提升國產藥品質,減輕國人醫療負擔;同時,將考慮老年人需求,給他們開發足夠適宜、安全、營養的食品,也為他們的老有所依盡一份力。”
毛幼樺提到,“藥云”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西咸新區的營商環境,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她說:“西咸新區充滿了活力,給了我們很多驚喜,他們的幫助主動找上門來,讓我們感覺到后面有一種壓力,我們必須做好。通過我們的孵化,通過我們的共享平臺,我們也愿意把這種力量傳遞給我們的合作伙伴,傳遞給我們的共享團隊,早日促進他們的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為社會為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