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聯席CEO米磊:“硬科技”聚焦技術創新 抓未來智能化機遇
每經實習記者 高苗 每經編輯 楊軍
以人工智能和工業4.0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人類在未來30年將從信息化時代進入智能化時代。
“這對于中國來說是非常大的機遇,如果能抓住這次科技革命的機遇,我們就能實現重返世界之巔,成為世界強國。”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聯席CEO米磊侃侃而談。
作為西安“硬科技”的代言人,米磊向來堅信,西安是發展“硬科技”的“潛力股”。
“大國的發展,無一不靠科技創新驅動?!泵桌趶娬{“硬科技”發展的時代機遇,而他從研究到投資的角色轉變,也順應著產業發展歷史的選擇。
轉折:從人口紅利到創新紅利
回溯“硬科技”理念的提出,米磊將時間線定格在2008年。
經濟危機之后,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此外,改革開放經過30年的推進,那些發源于模式創新,以賺快錢帶來的生財模式,也慢慢顯露出一時之快的特質。
從事科研多年,他看得很明白,多數互聯網企業本身并不創造價值,它們解決的只是效率問題,那些由發展科技奠定的根基,才是市場整體繁榮的關鍵。
“未來30年,中國要走創新紅利,只有把中國的科技成果真正轉化出來,才能夠驅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米磊認識到當前市場的創新形態,在人口紅利的流失下,互聯網公司和制造公司所帶來的價值已開始萎縮。
誠然,互聯網歷史降速的開始,也是新機遇的拐點。而他率先提出的“硬科技”理念就誕生在這樣的新機遇之下。
依托于西安光機所的科技產業化工作,西安“硬科技”的發展相對較早。米磊坦言:“同北京、上海等地區相比,西安在這一輪的產業革命中擁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發展:資本寒冬下的創投新寵
去年,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在西安圓滿落幕,“硬科技”儼然成了大西安的新標簽。具體到落實層面,圍繞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實踐成果也足夠豐碩。
數據顯示,2017年,西安全市累計已建成眾創載體422個,總面積1389.5萬平方米,入孵企業11529家,吸引創業就業人數超過22.9萬人,融資達31.7億元。西安市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39家,實現了“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科技小巨人企業1355家。
在“硬科技八路軍”中,集成電路(光電芯片)產業銷售飛速破表。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增長最快,2017年銷售額達到70多億元,增速為100%以上……
與此同時,中科創星作為產業孵化器,表現亦是不俗。
“平臺現在已經孵化了240多家公司,以后每年至少還會有六七十家以上的增長。”在孵化成果上,米磊滿是自豪,除了在孵化整體中占比一半以上的省內“硬科技”企業,他們和省外企業的合作同樣密切。
可以看到,“硬科技”企業已進入厚積薄發的高速成長和快速整合階段,而長期重點布局“硬科技”領域,也成為投資人應對市場的必然變化。
愿景:抓住智能化時代的機遇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硬科技”從某種程度上確實起到了聚焦和科普的作用,使社會達成了一種共識。同樣,它也和整座城市共同發展、相互作用。
西安的科技產業和科技工作者,目前接觸的都是行業核心技術,俗話說“啃硬骨頭”,他們日常接觸最多的也是“硬科技”。
如此一來,原先積累的技術基礎,加上陜西人踏實的性格,成就了西安發展“硬科技”的先天優勢。同時,也促成了他們把一件事情干到極致的“硬科技精神”。
西安固然有發展“硬科技”的優勢,但在薄弱之處下功夫,才能走得更長遠。類比北京、上海等同樣發展“硬科技”的城市,西安雖然有非常豐富的技術人才,卻仍然缺少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市場和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城市整體創業生態的營造同樣重要。就像米磊曾經提到,要把西安打造成中國的“硅谷”,未來任重道遠。
陜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莉:聚焦精準醫療細分領域 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每經實習記者 馬伊敏 每經編輯 楊軍
11月8日至11日,“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在西安舉行。值此之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采訪到了深耕精準醫療行業17年的佰美基因總經理李莉,請她談談對西安打造“硬科技”的相關看法。
NBD:在這幾年精準醫療企業爆發式增長的時期,佰美基因能夠快速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是什么?
李莉:佰美基因是長期深耕于基因檢測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藥物基因組學和個體化用藥領域的技術研究。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有兩點,一是擁有一套完整的“產學研用”一體的渠道;二是人才。憑借陜西科研、教育高地的便利,聚集了一批海內外的行業精英,埋頭致力于藥物基因組學和個體化用藥的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因為對于一個高新技術企業來講,人才是第一驅動力。
NBD: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如何用基因檢測“治病救人”?
李莉:我曾提過一個案例,有一次接到精神衛生中心的求助,醫生為一位患有癲癇癥的12歲小姑娘制定了兩次治療方案。第一次治療方案讓患者的病情加重,第二次治療方案有效果,但是出現了早上病情減輕下午病情加重的“怪象”。
我們通過基因檢測發現,是由于患者對那種藥物的代謝快于常人,一天一次的用量使藥物的效應根本維持不到下午,才出現了這樣的“怪象”。于是建議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將原來一天一次的用藥量變為一天兩次,一個月后患者的臨床各項指征轉為正常。
其實我們所做的,就是通過檢測DNA,幫助醫生為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為醫生提供一個精準治療方案。未來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商業化運作,走向市場、走向群眾,真正實現“為民造福”的企業愿景。
NBD:貴公司于2001年正式成立,在這17年里,對企業發展制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能夠堅持下來的原因是什么?
李莉:其實對于佰美來講,長期制約的因素也是民營企業通常都會存在的問題,例如融資難、政府支持力度和營商環境等。不過可喜的是,這幾年西安的變化很大,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對精準醫療行業的支持力度,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另一方面,現在我們主要還是以服務為主較為單一,未來將會進行“服務+產品”布局,提供服務也能提供產品。
我經常跟員工講,佰美基因能夠堅持到“成人禮”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信念。首先我們作為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一直相信這門技術是大有可為的;其次我們所做的研究能夠獲得國家的認可,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我們努力的方向是對的,這也是我們能夠堅持下來很重要的原因。
NBD:作為西安“硬科技”企業之一,你覺得這幾年西安在“硬科技”打造上有什么樣的變化?此前如何?
李莉:其實西安的科教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也具備打好科技這張牌的潛力。然而遺憾的是,此前西安與科技的掛鉤并不密切,尤其是政策支持力度相對其他城市而言比較弱。
這幾年西安也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去年提出了“打造硬科技”,不論是政策支持、相關配套還是宣傳力度,都表明了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的決心。像2017年硬科技創新大會、無人機表演以及各種形式的雙創比賽和科技創投峰會等,打響了“硬科技+西安”的品牌。
NBD:去年,作為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生物技術分論壇的負責人,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對于今年的硬科技大會,您有什么樣的期待?
李莉:舉個例子吧。去年第一次舉辦“硬科技”的時候,我需要給邀請嘉賓解釋什么叫“硬科技”,西安為什么要舉辦硬科技大會,會議的目的是什么,而且邀約嘉賓的周期也比較長。但是今年就不太一樣,首先我不用再去解釋什么叫“硬科技”,邀請嘉賓的時間也縮短到半個月之內,會議的規模也比去年增加了許多。
從這個角度來講,西安的“硬科技”名片已經打出去了。接下來,在全國都在推行“硬科技”的背景下,還是要繼續將這張牌打穩。
蒙草集團副總經理、陜西秦草自然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君業: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 搭建合作共贏“硬科技”生態
每經實習記者 高苗 每經編輯 楊軍
2017年,“秦草”品牌扎根陜西。作為生態行業龍頭代表蒙草生態的控股子公司,在生態修復和環境改善方面亦有作為。
一年以來,陜西秦草自然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院企以馴化鄉土植物修復生態為核心,立志建設陜西省的科技型生態修復企業。
范君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西安確實是一個發展‘硬科技’的好地方,我們要加深與當地院企的合作,在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同時,以合作共贏帶動西安‘硬科技’創新創業的發展。”
轉型求變中的科研先行
NBD:秦草落戶西安和“硬科技”浪潮的興起基本處于同一時期,您覺得這兩者間有無關聯?<秦草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范君業:秦草落戶西安,我覺得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安獨特的科技技術資源,決定了它是一個發展“硬科技”的好地方。
就我們生態企業來說,生態科技是目前所有業務里的重中之重。目前集團業務中有很大一部分研發工作,面向全國推廣之前,都需要秦草來承擔和完成。
西安在研發推廣上有非常大的優勢,借助西安的科研力量,包括這種院校畢業生的資源,在西安招聘很容易。除此之外,高校資源和“硬科技”企業的密集,也能提供便捷的合作關系。西安現在是“硬科技之都”,這種合作的便捷性在全國范圍內是數一數二的。
NBD:從“生態修復工程的施工者”到“生態修復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蒙草集團是否一直在轉型求變?<br實物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范君業:轉型也是在生態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反省,我們到底應該堅持什么?到目前為止,應該說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是我們的一個核心理念,之后才有了一些相關產品的推出。
我們建立了生態大數據平臺,目前內蒙古每一平方公里的“水土氣人草畜”,所有數據都集中在平臺上。除此之外,我們還建設了與之對應的“諾亞方舟庫”,如此一來,人們既可以操作大數據平臺,又能在庫存里找到對應的所有實物。
創新是未來世界的方向
NBD:面對“硬科技”發展的良好契機,秦草接下來在陜西會有哪些創新項目的推進?
范君業:研發方面的核心工作很多,首先是在當地挑選出一些生命力旺盛的植物用于生態修復。我們會把秦嶺的某些喬木從山上引下來,引種馴化,讓它能夠變成行道樹,讓北方的行道樹多一些品種,也涉及到跟基因公司的合作。此外,我們還要把所有瀕危物種通過基因手段全部永久保存下來。也就是說,不管多少年以后,我們的后人都可以看得到。
作好未來,我們在陜西要做的,除了陜西生態大數據和諾亞方舟庫,還有理念創新的引導。我們在灃西和浐灞還建設了新型生態基地,計劃今年兩邊都能建設完成,以此展示國內最先進的生態理念,倡導未來從業者能夠按照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去進行園林建設,包括濕地、公園和一些大的生態項目。
NBD:您覺得西安“硬科技”的發展,在哪些方面還可以做進一步推進?
范君業:西安有很多高校,有很多科研成果,在充分交流之后,我們也會發現一些可以深化的部分。比如說很多院校具備很強的研發能力,但沒有跟行業里的龍頭企業作好對接。
如果這些資源能夠得到很好的梳理和交流,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像蒙草集團一樣的企業來到西安,跟當地的“硬科技”企業、高校產生共鳴和合作,以此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NBD:作為創新創業的一員,您覺得科技創新的意義何在?
范君業:我們的企業不做科技上的創新,是沒有前途的。比如說智能制造領域的高科技產品,如果沒有技術,就只能被別人“卡喉嚨”。當我們創新后擁有了核心技術,就不愁他國搞什么貿易戰和貿易壁壘。
企業也一樣,一是理念上的創新,再就是技術上的創新。蒙草集團也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如果沒有創新,肯定也走不到今天。蒙草集團之所以一直處于行業龍頭,就是保持了理念與技術上的不斷創新。
西安如果能把“硬科技”堅持做下去,把科技創新做下去,不光是就業、稅收、GDP的提升,它的整體帶動作用是非常大的。
陜西強森社區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海洋:打造“家門口的三甲醫院”做行業“星巴克”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何海洋創立過西安頂尖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做過健康體檢行業。
此后,他進軍社區醫療行業,在西咸新區注冊成立陜西強森社區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努力將其打造成社區醫療行業“星巴克”。
NBD:您在西安打造“家門口的三甲醫院”,是緣于怎樣的契機?
何海洋:2014年前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相比北、上、廣、深的醫療資源,西安的基層醫療資源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
強森的定位是植根社區,服務家庭。我們不是以個人為目標,而是將家庭醫生和健康管理結合起來,形成會員模式,將醫療服務延伸到社區里的每個家庭。就像出門能看到星巴克一樣,我們希望打造一個15分鐘便診生活圈。
NBD:在您看來,要做到讓優質醫療觸手可及的關鍵是什么?
何海洋:我們推動并踐行“家庭醫學全科診療模式”,就是要為社區居民提供及時、便捷、優質的社區診療和家庭醫生服務,解決社區居民最后1公里就醫問題,能夠解決居民90%的健康問題和看病需求,促進形成分級診療格局。
我們還借助“醫助云診所”,打造成一個開放性的社區醫療連鎖互聯互通平臺,讓更多診所加入進來。
NBD:在您的預期中,公司在接下來幾年將會呈現出怎樣的發展前景?
何海洋:到2020年強森醫療突破100家,更長遠的目標是在全國超過1000家。這就需要“云端+終端+產品+服務”的模式去實現。
這是以社區這個“小前端”為入口,把醫療服務產品化,以線下連鎖診所為支撐,并把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IT系統做為運營手段,打造國內首個家庭責任醫療組織平臺,構建生態鏈,讓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陜西龍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奕君:把握AR電商發展機遇 助力產業孵化生態搭建
作為下一個互聯網產業的風口,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產業曾在2016~2017年得到了資本的青睞,其火爆程度讓人驚訝,但資本的熱情來得快去得更快。
如今,經歷了一場過山車的VR/AR產業,仍然是未來大多數工業4.0和智能制造規劃中的大熱門。
NBD:您能否介紹一下龍圖科技目前的發展狀況?
李奕君:龍圖科技主要從事游戲動漫、VR/AR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內容制作。從今年開始,龍圖科技和京東實現戰略合作。
京東商城的商品展示如今大部分還停留在圖片和視頻的階段。對此,京東專門成立了AR事業部,希望與我們合作,在西北設立京東AR西北應用中心,實現這些商品3D化的展示,同時也負責未來西北地區市場的開拓和運營。
NBD:龍圖科技入駐西咸新區有多久?對西安硬科技大會有什么感受?
李奕君:龍圖科技是2016年底入駐西部云谷,之前總部是在深圳。硬科技大會之后,西咸新區從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對企業進行了全方面的支持,并出臺了具體的政策支持,龍圖科技受益良多。
項目方面,西咸新區積極組織我們同硅谷對接交流,以便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全球一線高新技術的發展動態。人才方面、政策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NBD: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和產業布局如何?
李奕君:目前,龍圖科技的核心是推動京東AR西北應用中心加速落地,這個項目完成后,龍圖還要著力于京東AR產業園在西咸新區的發展。一方面服務于龍圖科技自己的內容生產,另外也要做AR產業生態的搭建和創業團隊的孵化。
此外,龍圖科技在西咸新區承載了西部數字文化產業基地。前不久,還同澳洲文化商貿總會簽署了框架協議,致力于打造中澳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為中澳兩國的文化、數字之間搭建一個信息交流、項目對接的平臺。
陜西三毅有巖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巖:亞洲第一只是起點 世界第一才是目標
銥制品多應用于軍工和生物醫療科技領域,屬于典型的“硬科技”。
在這種技術壁壘和試錯成本極高的行業,一家位于西咸新區的民營企業,是如何打破國際壟斷做到行業排名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
NBD:公司主要從事的業務有哪些特點?
孫巖:我國不產銥的同時,又是銥材料最大消費國,這種金屬長期被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家壟斷。
當初剛回國辦廠的時候,只能邊學邊做。曾經十多公斤的銥澆下去,200多萬元就像禮花一樣炸掉了——試錯成本太高了。不過現在,我國銥加工量飛速增長。2000年時還不到100公斤,如今已至3噸多,陜西三毅占了60%~70%,以后每年20%~30%的增長是比較保守的。
NBD:陜西三毅入駐西咸新區多長時間?為什么選擇這里?
孫巖:入駐西咸新區已經3年多,在西咸新區,我沒請官員吃過一頓飯,陜西三毅就只管生產、賺錢、繳稅。管委會還不時有一些扶持政策,年底會給各種獎勵,希望幫助我們快速發展,這個是企業所樂見的。我覺得現在西安的營商環境非常好。
其次,在銥材料方面,西安有良好的人力資源,如西工大、陜科大這些高校,很關鍵。
NBD:對未來有那些思考,陜西三毅在進行哪些布局?
孫巖:我要在西咸新區把產業規模聚攏起來,打造一座具備世界影響力的銥材料精密加工基地。西安目前在航空航天、電子產業等方面發展不錯,但是新材料還相對薄弱,沒有形成理想的規模聚集效應。
陜西三毅要起到帶頭作用,未來我們還要加深與西安高校的交流合作,還有和昆明貴金屬研究所的合作,陜西三毅要繼續在銥材料行業保持領軍地位。
陜西三毅不會滿足于現狀,我們會重點關注日本的銥坩堝市場,美國的醫療市場。亞洲第一實現了,下一步我們要向全球排名第一發起挑戰。
西安善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斌:以硬科技發展環保產業 引領綠色低碳新趨勢
如今,科技創新正在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
西安善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所從事的業務,是將硬科技與環保結合,以科技改變生活為目標,實現物聯網與環保的契合,引領綠色低碳節能新趨勢。
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西安善德環??萍加邢薰究偨浝韰潜蟆?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white-space: normal;"/> NBD:經過幾年的發展,善德環保取得怎樣的成績?
吳斌:善德科技是一家以綠色、低碳、節能為宗旨,以科技改變生活為目標的公司。
我們正在推進的項目之一是共享洗車。這看似傳統行業,實際上技術含量并不低。如今市民普遍感覺洗車難洗車貴,而西安也并不是水資源富裕的城市,因此這種粗放型的洗車現狀亟需改善。
目前政府不斷提倡治污減霾,做好環保工作,共享汽車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城市與企業,產業與技術,行業與應用的緊密互動,也在推動我們成為新的產業引領者。
NBD:在您看來,硬科技大會給西安的營商環境帶來了哪些變化?
吳斌:我覺得西咸新區的營商環境是比較好的。平臺也好,服務也好,對企業支持力度非常大。
隨著“五星級店小二”“最多跑一次”政策的推廣,相關部門經常積極主動上門服務企業,關心我們有什么困難,說明政府這個開放意識和服務意識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們這個小鎮里多數企業來了就在這里扎根,營商環境的作用真的是很大的。
NBD:下一步發展方向和產業布局是怎樣的?
吳斌:我們的產品正在向全國各地拓展,下一步還是在節能減排環保這類型的成品設備方面,進行不斷創新和摸索。
此外,我們正在和阿里巴巴談一些合作,配合“一帶一路”,依靠阿里巴巴強大的對外銜接能力,利用西安絲綢之路新起點的優勢,實現外銷出口。未來計劃在三到五年內,實現新三板掛牌。
陜西中認本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聯成:專注物聯網智能印章研產銷 用科技定格誠信
面對社會上存在的失信現象,令長期從事文件管理工作的吳聯成陷入深思。他看到的是,雖然目前征信體系逐步完善,但誠信卻是非量化指標,尤其是在印章使用方面,失信現象仍然不時出現。用科技的力量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完善、繼承與發揚印信文化,成為吳聯成研發的初衷與努力的方向。
NBD:公司主要從事的業務有哪些特點?
吳聯成:中認本信是一家數字經濟時代專注于物聯網智能印章、筆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同時也是致力于以簽印寶云平臺大數據為核心,建立信息追溯和信用標識認證的專業服務商。我們現已獲得物聯網智能印章、筆相關專利授權,并擁有簽印事實管理系統著作權。形成了用于印章、戳記、地理標識、活動以及質量等信息的追溯,以及工程、檔案、醫療、公檢法、旅游、工業等行業的解決方案。
NBD:如果與行業同類產品對比,您認為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如何?
吳聯成:我舉個例子。我們公司研發的物聯網智能印章,不僅受到市場認可,也被檔案館收藏,這是行業里的第一個。比如,第三版產品發布后,被陜西省檔案館收藏了。我們的物聯網智能印章也注重這項功能??傮w來說,我們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在行業中都稱得上領跑者地位。
NBD:目前公司產品的市場表現是怎樣的?接下來有何規劃?
吳聯成: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為應對更多挑戰、更好地把握市場,我們從產品功能以及商業模式方面不斷融合、加強與完善,重塑了公司的業務結構。
在國內,公司今年的業務已經覆蓋10個省市,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拓展至15個省市。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我們明年也計劃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業務。各個國家之間不僅有廣闊的市場,也有豐富和悠久的印信文化。
NBD:就公司戰略而言,您是如何打算的?
吳聯成:目前已經是互聯網時代,隨著國家電子文件管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及物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物聯網智能印章將會越來越被市場重視和認可。我們的產品也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西安靈客互動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齊方方:推廣智慧教育系列設備 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西安靈客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自主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觸控智能鏡,觸控茶幾,大屏互動觸控智能黑板等系列產品。同時,也提供相關智慧教育、商業顯示、觸控交互解決方案。
公司推出的納米觸控智能黑板,希冀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性。
NBD:公司是怎樣的情形下決定研發智能黑板產品?
齊方方:我們公司的創始人是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的校友,回西安后與老師們交流時發現,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黑板和投影等儀器,使用起來比較繁瑣,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于是就考慮有沒有更先進的產品能夠代替或整合市場上現有的產品。因此,我們決定推出“智能黑板”。
NBD:在您看來,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鎮是怎樣的科技園區?
齊方方:其實2016年底我們同時考察了幾處候選園區,西安的幾大熱門園區都有考慮,但最終還是選擇落地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鎮,在這里布局了研發和生產基地,都是核心業務。
云谷的“雙創”氛圍比較好,園區的政策支持、西咸新區自貿片區也有相關政策優惠。同時,園區中其他企業也是以科技類為主,科技感和氣場與我們公司比較合拍。
NBD:公司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如何?
齊方方:這款產品在業內比較早,而且比目前使用的設備有便捷性和專業性,故障率更低。因此基于這些方面的優勢,產品得到學校和老師們的認可,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大批量覆蓋。我們的用戶量是上千所中小學校和高等院校,西電、西工大也有使用我們的設備。
NBD:公司在行業里處于怎樣的地位?
齊方方:在智能黑板的研發和生產領域,我們是先驅者,擁有產品研發專利,我們有發言權。目前國內做這款產品的企業并不多,部分是屬于湊熱點跟風,真正能夠量產的更少。行業排名保守來說,TOP5沒問題。如果僅就真正做實體而言,可以進入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