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8月中旬的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大王街道辦農村里,近40°的高溫下,姜義亮頂著酷暑,帶著團隊的成員在田間地頭收集草莓種植地土壤樣本,挨家挨戶走訪,將上次調研結果制成建議卡送到農戶手中,詳細講解,這次調研涉及10萬畝農田,“為農民豐收和農產品安全把好關,為改良土壤質地開好‘藥方’,是我會堅持做下去的事業”。灃西新城入區企業西安錦華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姜義亮如是說道。

水土流失、鹽堿化、重金屬污染……隨著各類農藥肥料的大量使用,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土壤”開始患病了,土地肥力不好、產量小、品質差……相比人生病了有醫生,姜義亮一直做的,就是成為給土壤“看病開方”的“醫生”。
博士創業
實踐是恢復青山綠水的最好途徑

姜義亮今年31歲,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從研究生階段開始,他的研究方向一直就是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我喜歡大自然,喜歡一切花草樹木,但是長大以后發現,這些美好的事物在逐漸消失,我想做點什么。”隨著對專業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習,姜義亮對土壤的研究興趣也愈漸濃厚。
2013年,姜義亮跟隨導師課題組團隊去東北黑土區考察調研。這次他發現,研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成果轉化為能為土地直接服務的技術,解決困擾農民們的實際生產問題,這才是對他來說更有意義的事情。創業的念頭開始萌芽。
2016年,姜義亮與同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攻讀博士的高海龍、沈鋒、李鵬飛等人成立了一家生態技術公司——西安錦華生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華生態),為政府和企業提供環境監測、土壤檢測與診斷、土壤改良與修復及水土保持等技術服務,正式成為了“土壤醫生”。
2017年開始接受位于灃西新城的陜西微軟創新中心的孵化和支持,2018年正式進駐灃西新城。姜義亮談到來灃西新城的初衷,“除了之前跟微軟創新中心的淵源外,灃西新城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宣傳、政策都很到位,更重要的是,這里有科技和農業結合起來發展的最好環境”。
檢測開方
幸福來自被土地和農戶需要

姜義亮和他的團隊通過企業這個平臺,為社會提供環境檢測、土壤改良、土壤修復及生態規劃這4項商業服務,以推動土壤生態技術服務的現代化、系統化、社會化。目前,公司擁有30余名員工,包含1名博士后,3名博士,5名碩士以及10余位專家教授,團隊成員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力量支撐。
走進錦華生態位于楊凌的全資子公司實驗室,這里是陜西省唯一一家第三方專業土壤檢測實驗室,8月通過國家CMA計量認證資質,從交接樣品,到檢測、稱量分析、消解室、高溫室、有機物檢測、土壤能力監測到出具報告,即“土壤藥方”,這里實現了高端嚴謹的流程。

陜北風沙鹽堿地治理、關中灃西新城十萬畝農地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陜南白河土壤修復治理、青島工業園區鹽堿地土壤改良、青海循化縣土壤治理項目、寧夏土壤污染治理項目……短短2年多的時間,僅陜西省內,姜義亮就和他的團隊完成了50萬畝土地改良項目的“檢測、開方”,1萬多畝的修復報告。

談及成績,姜義亮說:“雖然這個過程很辛苦,每一次的診斷、檢測和出具報告,不僅僅是實驗室的分析,更多的是調研、采樣、實地了解農民的種植習慣,當地的生態特點,但是我們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讓農民在土地里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是我們的初心。用科學手段為鄉黨們解決難題,看到他們需要我們,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玉汝于成
走上“中國創業榜樣”領獎臺

2017年2月10日,姜義亮帶著他的土壤改良修復技術服務項目登上了《創業英雄匯》的舞臺,并在現場獲得500萬元的天使投資意向。當年,他還入選“2017CCTV中國創業榜樣”。
從創業之初的艱辛到如今被廣泛認可,這份事業帶來的社會價值感讓姜義亮團隊對未來充滿信心,談及公司的未來規劃,姜義亮表示,到2020年,希望公司能夠做到行業領軍者,成為獨角獸企業,長期規劃方面,希望打造國內公信度最高的第三方技術提供平臺。通過現有對土壤數據的收集和土壤大數據平臺的建立,依托西咸新區的大數據產業,為企業、科研院所、政府提供最權威的技術支持,成為國內乃至世界領先的受損土壤生態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姜義亮的朋友圈里曾經發過這一段話:“西咸新區現在帶動的這個大數據產業非常的發達,土壤的數據結合到這個大數據的發展當中,幫助我們把土壤改良和修復,從一個傳統的行業擴散到現在比較新型的互聯網形式去運營,把我所學到的一些知識應用到土壤科學當中,不要讓環境惡化,來影響我們平時的生活狀態,所以我覺得只要我活著就會一直會干下去。 ”
期待著
“土壤醫生”創造出更多的“土地奇跡”
(文字: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