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2個,涉及用地面積約1400畝,完成31個項目設計方案審查。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31個,核發工程建筑面積約255萬平方米。為70個項目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累計核發建筑面積約220萬平方米,為40個工程建設項目核發《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累計規劃驗收建筑面積約370萬平方米……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們交出了這樣的答卷,這一系列數字的背后是一個個灃東人孜孜不倦的執著和堅守,是一項項敢為人先的試點改革和生動探索。如今,高效審批和優質服務已成為灃東新城的代名詞,成為助推項目落地和城市建設發展的有力保障。
高效的審批離不開工作機制地不斷優化,更離不開營商環境地持續提升。今年以來,灃東新城全面貫徹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要求,打造“企業敢創”營商環境體系,持續搶抓新城改革機遇,把各項工作變為倒逼深化改革的契機,以“聯評聯審、極簡審批、極速辦理、極優服務”為核心,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六個一”助推審批效率提升
一是“一枚印章管審批”。扎實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政務大廳共進駐單位24個,可受理政務服務事項1036項,99.92%的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648余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二是“一個窗口全受理”。開設“一窗受理”綜合服務窗口,統一受理建設項目、社會事務、市政配套、市場準入等事項,形成“前臺統一受理、后臺統一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一窗式”審批服務模式,一窗受理率達95.1%。
三是“一張清單定邊界”。開展灃東新城行政審批綜合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按照“三級四同”事項目錄清單,推行“優先審批、提前介入、寬進嚴出”的審批模式。
四是“一套流程管項目”。建設“多審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和機制,從項目前期立項用地階段到竣工規劃驗收,形成一套審批機制和辦理流程,避免重復辦理和部門協調不一致等問題。
五是“一個網絡辦事情”。建設單位通過網絡申請,方便審批資料報送,實時了解審批進程,與政務服務系統、工程建設審批系統、效能監督系統接入,實現信息共享、透明審批、限時審批。
六是“一個后臺審事項”。推行“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的審批模式。實行“多審合一”、聯合審圖,從項目立項到規劃驗收均由一個技術審查后臺支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辦理。
“創新探索”助力改革深化落實
一是推進“一套流程管項目”改革深化。探索制定了《灃東新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操作指南》,明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環節的責任落實,理順每一環節的上下協同機制,優化建立不同階段、不同環節、不同事項的并聯審批,建立“聯評聯審”新機制。
二是創新推出“套餐式”服務模式。推出“苗木、路燈遷移與占道開挖審批套餐”“公交站牌(棚)占用挖掘審批套餐”“總平面圖審批”等多個審批套餐,實現“同步告知、一次受理、一并辦理、并聯審批”。
三是推行“多審合一”,將規劃、節能、豎向、雨污水、人防、綠化等13個審批事項聯合審查,將多頭審批、重復審批的事項合并為一個事項,提高審批速度55%以上。
“量體裁衣”優化審批流程精簡
一是優化審批環節。將工程建設項目劃分為政府投資、社會投資等九類,將辦理事項劃分為必辦事項和選辦事項兩類,并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 4個階段,所有18個部門39個事項分別納入相應階段辦理,確保流程外無循環。
二是分類細化流程。根據工程建設項目類型、投資類別等不同情形,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編制完成囊括多評合一、并聯審批、套餐流程、中介事項、辦事流程、審管聯動、聯合驗收等在內的2套操作指南,9套審批流程圖,1套規范標準。
三是量身定制專項套餐。為每個建設項目配備“店小二”,為34個重點項目開通綠色通道。通過“一案一策”和提前技術預審的方式,為項目提供“菜單式”服務,針對重點民生建設項目創新辦理方式,創新采用施工許可函、告知承諾制等方式推進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根據項目具體情況在系統中量身定制唯一流程走向圖,同時實現對企業下一步辦理事項的系統自動提醒,讓企業辦事目標更明確、辦理更便捷。
下一步,灃東新城將繼續圍繞“聯評聯審”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以“互聯網+政務服務”審批平臺為依托,持續做好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著力打造設計方案審查“聯評聯審3.0”版本,創新改革、持續發力,為審批提速加大馬力,助推灃東新城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