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2月12日,灃東新城營商環境典型案例《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跑出政務服務“新速度”點燃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在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及公眾號刊發。現原文刊載如下:
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跑出政務服務“新速度”點燃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貫徹落實全省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要求,謀劃多個模塊化“審批場景”,踐行“沉浸式”審批體驗,聚力打造工程建設項目服務全流程政務“跑團”,點燃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一、強化服務提前介入,全心全意助力“起跑”。
一是定制跑團服務卡。精心編制《工程建設項目跑團服務卡》《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手冊》,讓企業詳細了解“一樹九果”全生命周期樹,全面掌握項目開工建設涉及24項有關費用、46個涉及材料、28個高頻事項辦事指南。二是培養項目助跑員。拓展立項、規劃、建設等專業16名業務審批骨干隊伍,主動上門開展幫代辦服務,為工建審批提供政策解讀、咨詢、指導,幫助項目單位準備報建材料,協調解決項目存在問題,今年共計幫辦完成96個事項審批。三是運行幫代辦機制。設置“招商項目綜合服務窗口”、“聯合審批辦公室”,運行“部門同力、事項同窗、政企同桌、設審同步、服務同心”幫代辦機制,實現秦創原·航空工業自控所智能傳感產業基地等44個項目“招商即服務,入區即代辦”。
二、協同審批數字賦能,并力并進助力“提速”。
一是集約方案“聯評快審”。將設計方案審查涉及的規劃、市政等10余個審批單項集中賦權至政務中心工建服務部,開展設計方案“聯評快審”,今年實現28個項目“一套資料清單、一次網上申報、一個部室審批、一次告知意見,一并出具結果”。二是打造“市政配套一件事”。依托陜西政務服務網,將管線接戶、苗木遷移、挖掘占道、影響交通安全等四個跨部門、跨業務的事項整合為“點單式”、“自助式”套餐辦理,今年實現24個項目外線審批“一次辦”。三是推行“四電”改革。通過數字賦能打通溝通屏障,大力推行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材料,搭建“網上踏勘”小程序,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今年累計發放電子證照(批復)1952個,近期挖掘占道電子證照已累計發放202張。
三、創新改革擴大優勢,集約集效助力“沖刺”。
一是開展“五證聯辦”。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依法確定參建單位,施工方案審核論證通過后,采取“告知承諾”方式,即可在7個工作日辦理立項備案、用地規劃、土地合同、基坑工程規劃、基坑施工許可這5項關鍵手續,實現工程建設項目“拿地開工一件事”,加速“開工育鏈”。二是推行“告知承諾”。在招標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新區政策文件精神,在房建及市政類建設工程項目全面推行信用承諾代替投標保證制度,進一步降低招標投標交易成本,今年9月份以來為40家企業節約成本114萬元。三是實行“聯合驗收”。通過不斷優化工作方法打造聯合驗收升級版,夯實“驗收固鏈”,根據項目類別,推行“多驗合一、分類實施、施驗同步”模式,提高竣工聯合驗收效率和服務水平,今年已有14個項目7個工作日內完成竣工聯合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