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歲序常易,華章日新。
2023年,涇河新城工改辦扎實推進省委、省政府“三個年”活動安排部署,落實市委、市政府“八個方面重點工作”,按照新城“一核、兩新、三大產業、四大項目、六個涇河”的工作思路,主動擔當、銳意改革,不斷探索自主創新力度,高效推進改革任務,助推新城發展邁上新臺階。
調研學習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3年涇河新城工改辦以“突破自我、尋求創新,基于實踐、便企利?”為宗旨,赴蘇州、南京、深圳等地學習調研“工業項目審批及幫代辦”“分階段核發施工許可”“建筑師負責制”等改革創新做法,全年累計開展各類調研走訪4次,學習借鑒創新經驗8個,形成調研報告2份。
自主創新,貫徹落實篇
探索“情景式”審批服務。為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企業獲得感強”的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入區企業獲得感,工改辦結合新城發展現狀,聚焦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圍繞工程建設領域審批事權,印發《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推進“情景式”審批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推出了“我要裝修”“高耗能審批”等一系列“情景式”審批辦事指南,通過整合資源,實現了同一場景下的審批事項不互為前置條件同時受理,精準疏通了項目的難點和堵點。在該模式下“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及年產1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在簽約后第3天即完成立項,1個月完成土地掛牌出讓,2個月完成施工許可證辦理并正式開工建設,1年零8個月項目正式建成投產;有效節約了項目投資成本。2023年11月22日西咸新區工改辦印發了《陜西省西咸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推廣涇河新城“情景式”審批改革經驗的通知》進行全區推廣。
推出“完工即驗、即申即驗”。2023年年初工改辦根據大調研大走訪方案精神,以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和難點為導向,通過培訓會、企業走訪及專家交流等多種形式,收集整理了轄區項目驗收存在的項目的完備報驗手續涉及事項及資料較多,企業專業報驗經驗不足、缺乏相應的建筑質量檢測機構等6類問題。制訂印發《關于做好建設項目驗收工作“完工即驗,即申即驗”工作方案的建議(試行)》,通過設立服務專區、提前宣貫專項驗收政策法規,前置輔導企業做好專項驗收工程內容完善和資料整理工作等舉措,將驗收時間分別壓縮至政府投資類項目8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類項目5個工作日以內,實現審批時限壓縮60%和75%,申請資料壓減80%。
全面推進“建筑師負責制”有效落實。相對復雜的工程項目,往往存在建設成本難以把控,施工變更頻繁,設計效果和最終效果存在偏差,設計要素沒有全部呈現等問題。201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首次提出建筑師負責制的概念。202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西安市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要求在西咸新區、國際港務區試點推行,探索建立建筑師負責制。在此背景下,涇河新城先試先行,正式啟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項目,通過制定《涇河新城建筑師負責制改革試點項目行動方案(試行)》、精選高品質項目,打造改革“樣板工程”、組建高素質隊伍,做足改革人力保障、制定高質量工作方案,確保改革目標全面落地等一系列舉措高效推進該項工作,截至目前建筑師團隊通過比對優化建筑外表材料、建筑結構方案、建筑平面,已為項目節省近1億元造價成本,縮短工期近2個月,相關做法被《陜西發展和改革》(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今日西安》(中共西安市委主辦)《西安工改》《中國建設報》刊登。
重點項目手續幫辦代辦。政務中心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組建了一支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懂業務、精業務的“行政專員”服務隊伍,通過縱向收集梳理項目問題,橫向聯動新城各業務主管部門協調解決,推進項目建設,筑造政企溝通橋梁。以陜煤研究院涇河新城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一期)為例,該項目簽約落地后,行政專員通過實地走訪、全流程幫辦代辦、制定專項聯合驗收方案等一系列舉措,加速項目手續辦理進度,協調解決項目污水排放、北側圍墻砌筑、配套市政道路墳地遷移、垃圾清運等問題,保障項目如期投產達效。目前該項目已具備生產條件,開展生產線調試工作!
線上開發“涇河新城項目生命樹”小程序,建立線上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服務機制,與企業建立隨時隨地“面對面”聯系的全新服務體驗。通過企業線上點單,行政專員線下辦理,變“坐地審批”為“隨地審批”,2023年9月13日,創瑞激光3D打印生產基地項目就通過小程序完成了公司注冊事項幫代辦申請,并很快拿到了營業執照和印章。
交房即交證,以服務兌現美好人居。交房即交證是涇河新城深入推進職能轉變,深化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提升新城商品房辦證效率,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提前介入、現場查看、信息共享等方式,進一步優化登記流程,壓縮辦證環節,提高項目竣工備案、不動產服務首次登記和轉移登記工作效率,確保當天按時交房和頒發房產證,給小區業主在住房落戶、子女入學和資金周轉等方面帶來便利,進一步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真正讓群眾住得踏實、住得安穩。截至目前,此項舉措已先后在黃岡學府城、白樺林漫步等多個商品房項目上實現,惠及了1544戶購房家庭。
推廣水電氣暖訊聯辦,升級報裝服務新體驗。為有效破解企業獲得水電氣暖訊配套時效率低、環節多等難題,涇河新城工改辦通過明確配套范圍、簡化報裝流程、前置管線報裝鋪設等五項實措,實施“一表申請”和“一窗受理”,將水電氣暖訊報裝審批時間由原來的平均1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審批效率提升70%。今年以來,已為西部同創、二氧化碳等7個項目辦理“水電氣暖訊”聯合報裝,為企業發展、項目落地見效按下“快進鍵””。
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項目高質量發展。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涇河新城以項目建設的難點、堵點問題為導向,全面梳理全生命周期辦理事項,優化了從土地招拍掛至竣工聯合驗收階段的39項手續辦理流程,制定了土地出讓前的18個評估評審清單及土地招拍掛后的12個市政及生活需求配套清單,明確各個事項的審批要點、辦理時間、所需材料及聯系人,全方位為項目建設提速增效,保證企業高質量發展,真正做到審批事項“說白話”,人人都是“行內人”。
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為助推企業早開工、早落地、早投產,打造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好的“四最”營商環境,涇河新城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推出“交地即交證”改革舉措,通過靠前服務、提前介入等措施,實現交地與交證“雙同步、零時差”。截至目前,已為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綠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核發了基坑類施工許可證,企業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大幅縮減,也為涇河新城高速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奮勇爭先,勇立潮頭。在各項改革舉措及行政專員幫辦代辦的助推下,新城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截止2023年12月中旬,省、市、新區級項目分別完成投資221.86億元、282.29億元、369.94億元,分別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的94%、95.14%、97.1%,項目手續已全部辦結、新建項目全部開工。
“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接下來涇河新城工改辦將以“一日無為、三日不安”的緊迫意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攻堅精神,“擼起袖子、撲下身子”的實干態度,持續深化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以攻堅克難的勇氣、雷厲風行的干勁,勇闖改革深水區,為新城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