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全面、多元、優質的服務,在人民網主辦的“2023優化營商環境案例征集”活動中,西咸新區推行“四電”改革實現“不見面審批”、構建“兩書同達”助企信用修復新機制兩個案例入選市場化優秀案例。
“2023優化營商環境案例征集”活動舉辦期間,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500余份申報材料。經專家委員會評審,共有100個案例最終入選。
推行“四電”改革,實現“不見面審批”
“四電”即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簽名、電子材料。西咸新區聚焦企業辦事需求,以數字化賦能政府治理,深化“四電”功能應用,通過加載區塊鏈技術的電子簽名和電子印章功能,解決了傳統網上辦事身份可信度低、材料可靠性差的問題,構建了“線上全流程無紙化”業務模式,不斷優化群眾辦事體驗。
改革前需要到政務大廳申報審批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改革后全程網辦僅3小時就能完成。這讓灃東新城偉合光電信息產業園有限公司前來咨詢業務的周先生連連稱贊。
“四電”改革還為先前在新疆工作的李女士省去了辦理人事檔案調動的時間:“以前需要坐飛機再回一趟新疆才能辦理,現在通過電子版的調檔函,還有電子印章防偽,只要將電子調檔函發到原單位就行,真是省時又省事。”
目前,西咸新區各級各部門192枚業務章全面實現了電子化應用,發布各行業領域證照及批復文件標準電子模板194種,發放各類電子證照及電子批復文件2.7萬份,“四電”功能在各類業務中累計使用84.8萬次。
構建“兩書同達”,助企信用修復新機制
西咸新區在陜西省率先開展信用修復“兩書同達”機制,印發工作方案,要求處罰機關在給企業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必須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幫助企業在收到處罰后第一時間明確信用修復的重要性、修復流程和有關政策,推動信用修復業務指導前移。
“兩書”送至后,工作人員還會進行《信用修復告知書送達臺賬》,登記并篩選滿足修復條件而未及時提出信用修復申請的市場主體,通過電話、微信、上門溝通等方式主動提醒,督促企業及時開展信用修復,避免失信信息公示期間對企業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資金補貼、評選評優等方面產生影響。
西咸新區信用修復“兩書同達”機制還入選了“陜西省第三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案例”“2023年度西安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案例”,被陜西省自貿辦評估認定為“具有顯著可復制推廣性”的改革創新案例,為全省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和營商環境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發展經驗。
未來,西咸新區將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推動政務服務再升級,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優化群眾辦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