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優化營商環境

空港新城打造“七張名片”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突破提升

為扎實落實全省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全市八個“新突破”安排部署, 空港新城以“一個目標為牽引,兩個支柱強支撐,三個主體優服務,七張名片亮品牌”,構建“1237”工作思路,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助力“空中絲綢之路新起點建設”。

“1237”工作思路:圍繞“1個目標”,即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強化“2個支柱”,即樹牢“法治”“誠信”理念,夯實營商環境“最強支撐”。服務“3個主體”,即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產業。打造“7張名片”,即聚焦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提升企業服務能級、保障發展環境、激發市場信心、釋放發展新動能、完善城市功能以及優化產業生態等7個重點領域,打造“高效、舒心、誠信、法治、開放、品質、活力”7張名片。

一:以“高效”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效能

1.市場活力,深度激發。

·推進商事集成注冊“易企辦”改革,企業開辦全流程最快2小時。

·制定“個轉企”政策,開展“個轉企、企入規”培育。

·完善市場主體電子資料庫,推動涉企信息共享互認。

2.線下辦事,一廳辦理。

·實施政務大廳空間整合和功能優化,推出政務服務公益課堂。

·設立咨詢服務專區及企業訴求意見反饋專窗,兜底解決企業各類問題。

·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針對重點醫療器械企業開展第二類醫療器械優先審評審批試點。

3.智慧政務,效能升級

·推廣在線身份認證、電子印章、電子簽名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

·加強自助終端建設,推進自助服務設備進園區。

·運用智能AI、視頻等形式,推出100個“可讀可視”高頻事項標準化辦事指南。

4.辦稅繳費,方便快捷

·推行“基礎業務現場輔導+簡單業務就近自助辦理+復雜問題遠程支持”服務模式,構建“辦稅大廳+產業園區自助”辦稅網格。

·出臺綠色轉型稅費政策清單,加強各產業鏈稅收經濟分析及應用,推動納稅服務數字化轉型。

·建成全省首家誠信納稅人空港服務驛站,在機場候機樓建立“全省誠信納稅人暨西安政務服務空港驛站”。

5.政務聯通,“跨區通辦”。

·圍繞“西安大都市圈”“北跨”“西咸一體化”“臨空經濟組團建設”,進一步推進與相關市縣、開發區政務服務共建互享,實現一批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6.高頻事項,集成改革。

·圍繞辦稅繳費、不動產登記、社會保障卡、會展服務等企業群眾關注的高頻事項,推出30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事項。

7.工建改革,全面推進。

·推動實現“招引即落、供地即用、拿地即動、承諾即批、完工即驗、交房交證”。

·全面推廣分階段核發施工許可、分期分段聯合驗收、竣工即交證、“清單式”審批服務。

·推出室內裝飾裝修、市政道路建設、廠房倉庫建設、5G基站、工業廠房技術改造等審批場景,形成“一類項目一套流程”精細化精準化服務。

8.產業用地,“清單”供給。

·推廣“用地清單制”改革,工業用地實現“標準地”供應,產業項目推廣彈性供地制度。

·深化工程項目“多審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等改革,集約高效利用土地。

·從以往單一直接拍地形式,逐步過渡為“先土地推介,后掛牌土地”模式,助力企業精準高效制定投資拿地計劃。

9.項目手續,及時清零。

·制定《空港新城重點項目審批手續提前介入預審實施辦法》,完善重點項目手續清零協同工作機制。

·對規劃設計、人防、消防、海綿、裝配式、綠建等事項提前服務,實現法定要件齊備、及時辦結清零。

10.市政設施,“一站”報裝。

·優化聯合報裝功能,推行市政公用服務“一口受理、一次踏勘、一站辦理”,實現“線上進一網、線下進一窗”。

二、以“舒心”提升企業服務保障能級

11.換位思考,提升感受。

·以企業視角靶向施策,拓展“無感審批”服務范圍,再梳理不少于10項事項,深化“六個零”服務體驗,讓辦事更靈活、高效。

·深化“稅務管家”服務,為每個產業園區配備“稅務管家”,落實一企一員、一園一策。

·探索企業“全生命周期”稅務管理服務,為企業提供政策直通、風險提醒、涉稅輔導等精準服務。

12.惠企政策,直達快享。

·上線空港新城政策全鏈條服務平臺,實現政策發布、查詢、匹配、計算等功能,為企業群眾提供穿透式、直達式服務。

·運用企業視角和市場話語開展惠企政策及熱點政策解讀活動。

13.投資服務,全生命周期。

·深化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圍繞“謀劃-招商-審批-建設-運行-退出”等階段,緊盯“四個一批”重點項目滾動發展要求,進一步科學優化、補足、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

14.樓宇經濟,上門服務。

·構建“新城大廳+園區驛站+樓宇服務站”的政務服務矩陣,實現企業開辦、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惠企政策等服務事項進駐服務站,企業“足不出樓”辦成事。

·理清樓宇“資源清單”“需求清單”“服務清單”,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個公里。

15.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

·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關注的公平競爭、保護合法權益、鼓勵創業創新、融資促進等問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加強“陜企通”推廣應用,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成長煩惱。

·建立“五上企業”培育庫,促進“小升規、規上市”。

16.企業發展,精準幫扶。

·建立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孵化企業幫扶臺賬,協調解決廠房、資金、設備、人才等實際需求,鼓勵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產業化。

·建立民營企業500強、行業100強本土企業培育庫,實施“一對一”服務。

·對民營企業需求實施臺賬管理,協調化解生產經營中的各類問題,助力民營企業“減負擔、增動能”。

17.人才服務,做實做細。

·建立園區企業人才服務專隊,組織人才申報、就業招聘、職稱評審等政策宣講,全年線上線下招聘活動不少于15場,每周入企服務不少于1次。

·持續深化外籍人才創新創業試點,推動外籍高校人才到訪新城參觀考察。

18.金融服務,多措并舉。

·為科技企業提供金融顧問“一對一”融資輔導服務。

·進一步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降低企業結算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加強政銀企溝通對接,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新城重點產業。

19.問題訴求,高效辦理。

·暢通企業問題訴求反饋渠道,健全完善“收集發現-梳理交辦-限時辦結-跟蹤反饋-閉環銷號”問題訴求反饋處理機制,實現企業簡單訴求即時辦結、一般訴求3個工作日內辦結、復雜訴求“雙周動態清零”。

20.企業服務,全鏈供給。

·圍繞企業設立、建設、生產、經營、監管、評價、退出等階段,建立全流程閉環、全要素響應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

·深化“3712”企業服務機制,堅持“真心為企業服務,為企業真心服務”,常態化開展“走出辦公室、走到一線去”。

·建立“企服牽頭部門+園辦+招商部門+助企聯絡員”的企業服務團隊,提供定制化專屬化服務方案。

21.園區“環境”,優化提升。

·試點開展園區“服務+運營”模式,將產業園區載體基本信息、園區服務水平和企業滿意度評價納入信息平臺公告內容。

·針對園區內在建項目和已投運企業訴求,分類別制定規范化、標準化的服務指南。

·組織開展園區運營管理服務機構評估工作,以“426”服務體系,規范產業園區公共服務供給。

三、以“法治”保障公平公正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22.法律服務,護企壯大。

·組建中小微企業“律師服務團隊”,成立“空港新城助企法律服務團”,常態化開展“法律問診”“法治體檢”、法律宣講等系列活動。

·設立產業園區法律服務驛站,針對企業和重點項目不同法律需求,制定“普法菜單”,推行“一對一”法企聯絡員。

·優化法律顧問制度,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全覆蓋。

23.創新模式,高效監管。

·推行智慧監管,健全“陽光食安”“特種設備智慧監管”等信息化智能監管平臺功能。

·實施監管全覆蓋,全天候動態監管,應急救援隨時響應,逐步推動食品、藥品、化妝品以及特種設備24小時精準監管。

24.“服務型執法”,體現溫度。

·對企業進行合規告知及培訓,提前向企業告知執法檢查事項、標準,引導企業加強自我監督。

·推行“執法輔導前置”,在開工建設前,提前介入,主動對接,確保企業清楚各階段監管事項和監管要點。

·制定新城層面的優化規范聯合執法監督檢查制度,穩妥推進“拼單式”執法監督檢查。

25.執法監管,包容審慎。

·制定各行業領域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方案,健全輕微違法免罰、初次違法慎罰制度,落實不予處罰事項清單、從輕處罰事項清單、減輕處罰事項清單、免于行政強制事項清單等“四張清單”內容。

·制定各行業差異化分類監督管理辦法,夯實企業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誠信體系建設。

·探索建立行政執法檢查“白名單”制度,營造更寬松有序的監管環境。

四、以“誠信”激發市場主體發展信心

26.雙向誠信,履約監管。

·深化政企雙向誠信,建立項目“投后”履約監管、效益評估機制,進一步規范、優化惠企政策管理服務及“投后”監管。

·圍繞施工建設領域全鏈條,從動議、城建計劃、招投標、手續辦理、開工建設及建設變更、竣工驗收及結算等環節,制定工作方案。

27.信用建設,深化推進。

·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堅決杜絕“新官不理舊賬”“擊鼓傳花”等政務失信行為。

·在市場監管、稅務、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領域,推行以市場主體專用信用報告替代企業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

·落實守信激勵機制,讓A級企業享受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的紅利。

28.投資成本,不斷降低。

·公布國家、省市收費項目,做到“清單之外無收費”。規范中介服務,降低中介成本。

·全面梳理新城生產力要素成本清單,掌握生產力要素與當前新城發展的適配度,提升要素支撐。

29.重點問題,專項整治。

·建立停水、停電、停氣、停暖、停網等快速處置解決機制。

·持續開展營商環境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五、以“開放”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30.服務外貿,多管齊下。

·建設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各類通關、物流單證的“一站式”申報,推出跨境航空物流全鏈條的“通關+物流”綜合查詢服務。

·推動RCEP企業服務中心升級為全省服務平臺,擴大服務中心服務范圍。

·對全部出口退稅一類、二類的管理企業跟蹤服務,打通出口企業出口退稅全鏈條,優化出口退稅流程,壓縮全流程辦理時限。

·通過“線上+線下”模式,推出10個“進出口貿易一件事一次辦”,提高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31.跨境電商,提質增效。

·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簡化跨境電商退貨流程,為企業提供報關報檢、理貨運輸等“一站式”服務通道。

·允許符合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企業開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維修業務。

32.通關貿易,便利高效。

·深化口岸進出口貨物機坪“直提直裝”試點,實現空運貨物24小時“隨到隨提、隨到隨裝”。

·持續拓展肉類場地業務,加快冰鮮水產品口岸功能恢復。

·深化“提前申報”“兩步申報”通關模式,縮短貨物滯留口岸時間,降低企業倉儲費用成本。

·推進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三類業務“一站式”通關,推進實施快運和易腐貨物6小時通關。

33.航空樞紐,加快打造。

·恢復加密現有國際航線航班,爭取擴大第五航權配額,積極增開面向RCEP成員的國際貨運航線。

·實施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程,積極培育“超級承運人”。

34.外商投資,專業服務。

·積極拓展吸引外商投資方式,更大范圍更多頻次開展“走出去”宣傳推介活動。

·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參與區域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建設,落實國家及省市吸引外商投資支持政策。

·強化對外商投資項目的要素保障,依法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權益。

六、以“品質”健全宜居宜業城市功能

35.城市配套,著力完善。

·規劃4個產業鄰里中心,提供基礎保障、品質提升、創新服務三類服務配套設施。

·優化調整住房保障體系,探索放寬準入條件,優先考慮新城人才住房需求。

·提升市政配套水平,增加環網柜及電力設施布局。

36.園區硬件,提檔升級。

·建設園區服務驛站,整合人才站、金融站、科技服務站,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務。

·對產業園進行用電負荷、容量摸底,確保與招商項目用電需求匹配。

·探索土地1.5級開發模式,打造集成低密度總部、研發中試樓、標準廠房 、公寓、商業等多業態“產業綜合體”。

37.生態環境,協同增效。

·打造“生態+營商”雙優環境,推出產業園區環評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成果清單,服務入區企業加快環評編制。

·推進低碳近零碳園區試點建設,研究建立新城低碳管理體系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機制。

七、以“活力”推進產業發展生態優化

38.產業政策,精準供給。

·完善新城產業政策工作體系,提升政策的精準性、含金量、撬動性。

·圍繞主導產業制定符合產業發展實際的差異化獎補政策,實現“一園一業、一業一鏈,一鏈一策、一企一策”。

39.產業集聚,科創賦能。

·鼓勵高校院所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開放共享科研儀器設備,建立小試中試共享平臺。

·開展孵化載體服務質效提升行動,推動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

·積極探索“以市場換產業”新模式,從城市治理、特色產業、資源稟賦等訴求入手,建立發布機會清單。

40.產業營商,持續建設。

·建立健全重點產業鏈鏈主、鏈上企業認定名單,鏈主企業關鍵原材料、零部件需求及鏈上企業供給能力“兩張清單”。

·從延鏈、補鏈、強鏈、市場供給、信息互補、資源共享和政策傳導角度搭建產業營商環境平臺。

·依托鏈上企業,繪制招商地圖,組織產業供需對接會,打造一批產業鏈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