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4年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名單,西咸新區5個典型案例成功入選。
“科技創新類”典型案例
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雙碳光伏產業園
“產業鏈發展與安全類”典型案例
西咸新區·空港臨空經濟產業園
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雙碳光伏產業園
“工業用地盤活類”典型案例
秦創原(涇河)制造創新產業園
西咸新區·空港臨空經濟產業園
本次評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面向全國范圍內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產業園區及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征集科技創新、產業鏈發展與安全、數實融合、綠色發展、工業用地盤活、營商環境、區域協同、對外開放等領域的典型案例。
經過形式審核、專家評審等環節,本次西咸新區組織申報的5個案例全部入選。
涇河新城雙碳光伏產業園
產業園規劃面積24.85平方公里,聚焦光伏和氫能兩大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集群式快速發展。
光伏產業方面,園區依托隆基綠能等龍頭企業,通過產業鏈招商和提供定制化服務,成功引進多家光伏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了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千億級光伏產業集群已逐步形成。
氫能產業發展在這里也實現了產創雙突破。截至目前,園區氫能產業聚集區內共引入及培育氫能企業48家,其中上游制氫環節3家,中游儲運環節9家,中下游燃料電池環節10家,下游終端應用及檢驗檢測環節26家,企業數量占比西安市超過50%,涵蓋了“制儲運加用”各個環節,氫能全產業鏈已初步成型。
秦創原(涇河)智造創新產業園
產業園以建設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氫能產業聚集區和創新生態區為目標,推動更寬維度、更高質量的氫能應用場景落地西咸新區。
該產業園推出的“園區開發+服務輸出”的雙重模式,成功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集約有效利用,將閑置的工業用地轉變為創新創業基地,同時與周邊低效甚至無效的工業用地通過聯合經營或品牌輸出方式進行合作,為企業提供發展平臺,為區域創造就業機會,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升與環境質量改善。
空港臨空經濟產業園
作為秦創原特色園區,該產業園規劃占地約14550畝,已開發建設面積6045畝。園區聚焦臨空友好型、偏好型、依賴型產業,招引了一系列航空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制造類項目。依托機場資源稟賦優勢,借助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強大動力,打造全國航空維修服務、零部件配套“雙中心”。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園區持續加大保障力度,按照“權、責、利”對等原則,深化政企“雙向誠信”,用“法治”思維破解項目建設難題,保障項目高質量發展。目前區內已入駐企業超240家。
近年來,西咸新區結合新區“4+1”重點產業集群,全面提升園區集群化、專業化、特色化、協同化發展水平,推動特色產業園區成為新區產業承載的主陣地、創新發展的示范區、經濟增長的動力源,為新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下一步,西咸新區將在優化提升新區特色產業園區的承載功能方面繼續發力,以高質量產業空間保障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切實增強園區對新區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