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7月31日,西咸無人機實訓基地集中開班,自3月底啟動教學以來,這里已累計培養超百名學員,成為新區無人機產業專業人才的 “孵化搖籃”。

走進實訓現場,各類無人機實戰演練輪番上演:時速突破300公里的穿越機劃破長空,靈活穿梭中盡顯操控精度;吊裝專用機型穩穩吊運重物,植保無人機則在模擬農田上空精準完成噴灑作業,不同場景下的高效表現,直觀呈現了無人機在物流、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基地課程劃分為基礎通識、執照核心、行業應用三大模塊。學員在學習中,不僅能系統掌握無人機法規、空域管理、航空原理等理論知識,更能通過 “課件精講+實物拆解” 的模式親手接觸設備,從機械構造到維護保養形成完整認知。
針對CAAC執照考試,基地細分視距內與超視距駕駛員培養方向,設置模擬飛行、真機實操、考試技巧專項訓練等環節。其自主研發的模擬訓練系統高度復刻考場環境,能讓學員在實戰化訓練中夯實技能,為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在場景應用領域,主要依據學員職業方向定制細分課程,比如航拍方向著重構圖與剪輯,植保方向強化航線規劃與藥劑配比,電力巡檢方向加入設備掛載與數據回傳教學,均搭配真實作業場景模擬,實現學以致用。”基地工作人員張洋介紹。
該基地擁有8000平方米的實操訓練場,配有50人理論講堂與模擬訓練室,為學員營造了安全高效的實操和理論學習環境。在裝備方面,全系嚴格對標行業需求,既有CAAC考試專用機,如小型、中型多旋翼及復合翼訓練機,精準匹配民航局考核標準;也有大疆M300航測機等實戰機型,能全面培養學員航拍、巡檢、測繪等全場景技能,助力學員快速成長。


“我們的課程緊跟行業趨勢,每月更新案例庫。”基地負責人封衛國介紹,目前課程已覆蓋12大應用場景,確保學員所學即行業所需。針對CAAC執照考生,提供“理論+模擬+實操”一體化訓練,一次性通過率超92%;對于已就業學員,定期組織行業峰會、技術沙龍,助力其向項目管理、設備研發等高端崗位晉升。
“我在基地學了無人機駕駛,現在已能獨立負責大型活動的航拍項目。”學員楊佳樺的經歷是基地人才成長的一個縮影。目前,基地已培養百余名專業人才,為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規模化落地提供了人才保障。
西咸文旅集團副總經理魏亞儒表示,下一步計劃將基地打造成“低空經濟人才樞紐”,聯合高校、企業共建“場景創新工場”,持續拓展無人機在消防、環保、文旅等新興領域的應用培訓。并聯合掌握關鍵技術行業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近年來,西咸新區不斷聚焦低空經濟賽道,依托秦創原總窗口的科技創新優勢,構建起“研發-制造-測試-應用”全鏈條產業生態。在創新平臺建設上,不僅打造了陜西省首家民用無人機試飛基地,形成涵蓋飛行測試、適航審定、空域管理的一站式服務體系,更聯合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以及西安科為、愛生無人機等龍頭企業,共建無人機產業創新聯合體,推動飛控系統、動力裝置等20余項核心技術突破,形成覆蓋整機制造、智能控制系統、任務載荷等關鍵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新區率先布局“低空+”融合創新,建成西北首個5G-A通感一體基站網絡,實現重點區域低空通信全覆蓋;打造的低空飛行服務監管平臺,集成飛行計劃申報、空域動態監測、應急處置調度等功能,為300余家運營主體提供數字化服務。
目前,全區已拓展物流配送、應急救援、農業植保、城市測繪等12大應用場景,其中無人機醫療物資運輸網絡覆蓋23家醫療機構,農業植保作業面積突破50萬畝,形成可復制推廣的“西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