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8月11日凌晨,西咸空港綜保區京東保稅倉燈火通明。一個個裝著進口美妝品與國產配飾的包裹正被打包上車,送往消費者手中。這些看似普通的包裹,卻是省內首單“同包同車發貨”業務落地的見證者,承載著陜西跨境電商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折射出西咸新區跨境電商構建“微生態”體系的蓬勃脈動。
政策筑基:打造產業集群發展沃土
2025年上半年,西咸新區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同比增長238.6%,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政策的精準賦能。

2024年10月,《西咸新區促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與專項扶持政策相繼出臺,如同精準滴灌的“營養配方”,構建小而全的“微生態”,迅速滋養起一片產業沃土。同期,西咸空港綜保區被認定為跨境電商“保稅+”產業園區,灃東自貿產業園獲批“直播+”產業園區,陜西(西咸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則成為“人才+”產業園區。三大特色產業園區形成各有側重又協同并進的產業集群效應。
政策的“磁石效應”迅速顯現。方案出臺當月,陜西驛馬貿通服務有限公司即在西咸空港綜保區成立,依托西安-布達佩斯航線開展跨境電商9610出口業務(即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出口模式,非轉關業務),依托拼多多海外平臺為貨源企業提供出口報關、國際物流運輸出口服務。

阿里巴巴淘寶直播電商產業基地項目也于同月簽約落地新區,主要建設阿里巴巴國際直播中心、跨境電商中心與人才培養中心等核心版塊,開展面向國際市場的直播銷售、跨境貿易與國際結算等相關業務。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實現進出口貿易額5000萬美元,5年累計實現營收25億元,招引員工800余人。
目前,西咸空港綜保區已被認定為首批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市級示范型跨境電商產業園,灃東自貿產業園被認定為市級外貿聚集區,陜西絲路港跨境電商出口交易基地已有多家商家入駐。坤威環保、新時名邑汽車配件等本土制造企業也借船出海,成功拓展跨境業務。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及人才的快速聚集,區域外向型經濟加速發展。
模式創新:激活跨境貿易增長引擎
如何將開放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西咸新區的答案是持續創新。2024年,西安至列日、布達佩斯、第比利斯等6條跨境電商專線相繼開通,為企業搭建起通達歐洲的“空中絲路”。西部機場集團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隨即推出 “艙位預留+快速通關+全程跟蹤” 的定制化運輸方案,助力“陜西智造”高效搶占國際市場。
由空港新城聯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海關創新推出的“同包同車”模式,依托數字化監管實現“一包混裝、一車發運”。“過去客戶同時購買保稅和非保稅商品,必須分開發貨,既麻煩又增加成本。” 匯鑫商貿總經理鄭秀坦言,“新模式讓我們綜合運營成本直降約50%,客戶體驗也更好了。”
創新舉措不止于此。在空港跨境購線下零售店的基礎上,全省首單“跨境電商跨關區保稅展示交易”在王府井臨潼奧萊商場以“前店后倉”模式亮相;陜西跨境電商選品中心則為茯茶、汽車配件等20余家本土企業架起出海云橋。跨境直播更是異軍突起,350余場直播助推90余款產品熱銷全球20余國。
雙輪驅動:完善產業生態服務體系
產業生態的持續繁榮,離不開人才與服務的雙重支撐。在人才培養端,西咸新區依托國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成立“絲路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基地”,聯合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11所高校共建產教融合單位。通過舉辦39場專業培訓,已累計培育跨境電商專才2300余名。

在服務賦能端,新區相繼舉辦跨境電商公開課、跨境電商企業座談會等活動,解讀跨境電商相關外匯、海關政策,協助企業對接亞馬遜、TEMU 等重點跨境平臺資源。同時,積極組織跨境電商參與廣交會、巴塞羅那建材展等境內外展會17場,幫助企業拓寬國際市場。其中,陜西未來韋恩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區支持下,成功在日本注冊自有商標,其MerMer、Kumer品牌在小紅書等平臺持續熱銷。
“從人才孵化、平臺搭建到通關便利,新區提供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鏈。”新區發展改革和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道。這種全方位護航,使得新區跨境電商領域的創新實踐贏得廣泛認可,灃東跨境直播基地、茯茶跨境電商出口、星空跨境一站式申報服務平臺3個案例入選《世界互聯網大會跨境電商實踐案例集(2024年)》,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可借鑒的“西咸經驗”。
未來,西咸新區將進一步加快推動灃東跨境電商產業園、陜西郵政西安國際郵件互換局等產業載體建設運營,利用好省市航空物流政策,持續開通跨境電商國際貨運航線,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借展出海”,拓展銷售渠道。依托秦創原人才大市場、灃東跨境直播基地、空港E工廠跨境電商孵化平臺等載體,持續開展跨境電商應用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培訓,精心構筑的跨境電商“微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