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更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為區內企業提供兩化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應用、智能制造服務,幫助企業實現研發、生產、經營、運維等全流程信息化,持續推動秦漢新城制造業向高價值、高端化邁進。
一、具體做法
(一)營造高效協同的良好環境。主動探索“區域平臺+集約發展”的創新模式,由秦漢新城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自主研發的區域級云端管理平臺-“秦漢科創寶”已全面上線,現已賦能13個工業細分行業以及71家工業企業,實現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目前開放的產值預測、信息交互、行業分析、集約發展四大應用場景,在疫情防控、經濟預測,區內采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超前布局平臺共性關鍵技術。為貫徹落實省、市及新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部署,秦漢新城擬聯合陜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德國TUV萊茵集團、海爾集團等國內外知名機構,啟動區內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三年行動,促進區內企業前沿性、融合性技術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到2023年,完成工業產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形成“上下聯動”的秦漢模式,推動新城制造業向高價值、高端化邁進。
(三)多途徑探索促進區內企業集約化發展。深挖工業數據價值,圍繞科技金融、產能合作、協同研發、集約采購等方面,持續發揮平臺效應,與金融機構加快完善云信貸服務,每家機構專項授信額度不低于10億元;積極開發企業集采購,每年采購額不低于5億元,帶動區域集約化創新發展。同時,進一步推動企業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在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控制、物流追蹤、云化機器人領域,融合利用5G技術,加速企業向從傳統價值鏈向高端價值鏈的轉變。
二、預期成效
(一)積極探索“區域平臺+集約發展”創新模式。通過與技術實力雄厚的陜西信息化工程研究院、海爾集團開展深度合作,以批量式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目標,每年培育6-8家兩化融合標桿企業和1-2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到2023年,完成工業產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
(二)與金融機構加快完善云信貸服務。每家機構專項授信額度不低于10億元;積極開發企業集采購,每年采購額不低于5億元,帶動區域集約化創新發展。同時,進一步推動企業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在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控制、物流追蹤、云化機器人領域,融合利用5G技術,加速企業向從傳統價值鏈向高端價值鏈的轉變。
(三)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行業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規模化推廣步伐,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成為拓展“智能+”的關鍵支撐,基本建立較為完備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大規模推廣應用,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邁上新臺階。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強政策保障,完善平臺發展環境。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將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深化工業互聯網領域產融合作,進一步打通科技、產業、金融鏈條,持續開展宣貫培訓活動,營造平臺發展良好環境。
(二)強化跟蹤管理,做好平臺評價服務。做好平臺維護運行工作,持續開展日常隨機和季度性系統調研,做好平臺跟蹤評價。建立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機制,促進平臺發展取得顯著進展,平臺應用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西咸新區秦漢新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