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不斷優化轄區營商環境,陜西自貿試驗區灃東新城功能區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緊抓中俄絲路創新園等國際合作載體,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努力在構建國際合作機制、完善開放合作載體、統籌國際離岸科技資源、創新政府服務方式等領域持續開展首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探索,探索出了一條內陸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模式,助力國際合作高質量發展。
一、主要做法
(一)探索國際合作交流機制。重點在中俄兩國園區探索統一的園區管理機制,明確兩國兩園模式下管理標準、制度體系、運營模式的三統一;在生物醫藥、跨境貿易、智能制造等領域依托各自比較優勢建立跨國園區的產業協同互補機制;實施跨國的雙向投資國民待遇機制,取消未納入兩國負面清單的限制性措施,確保外資準入零障礙;聯合中俄兩國央行、外匯等分支機構優化人民幣/盧布結算流程,提高人民幣與盧布直接交易效率,聯合金融機構加大對園區企業的支持;明確外資企業在境內申請知識產權的流程,界定了相關跨國合作創新產生的知識產權的歸屬、效力、爭議解決辦法。
(二)完善開放合作載體。在國內建設中俄絲路創新園、中加國際創新中心、中德國際創新中心等三大園區,同步下沉落地我國與14國的合作備忘錄內容,深入實施服務貿易、文化貿易、信息產業、金融保險等產業聯動與雙向投資促進,吸引外資企業集聚,并與國內企業構建起完整的上下游配套產業鏈,加速產業集聚。與各駐華大使館、商會等建立對接機制,搭建國際項目合作資源庫,開展跨國投資與跨國精準招商,形成合作渠道。在境外建設中俄創新園俄方園區、設立貿促中心,協助綠地集團、陜建集團等中資企業在英、法、加、俄等國拓展工程建設、供應鏈金融、高新技術等市場,與當地企業聯合開展海外投資。
(三)統籌國際離岸科技資源。注重國際資源要素集聚與整合,聯合在中俄絲路創新園內設立國際科轉孵化創新體、國際科技資源統籌大市場,通過構建“孵化種子-預孵化-專業孵化-加速器”一體化的孵化鏈條,先后落地了中俄激光技術及應用研究所、絲路法醫聯盟、絲路電競聯盟、國際漢唐學院,吸引國際技術、科教、人才、資本、服務等要素聚集;與國內外知名高校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新模式,在行業內開展高端技術合作,強化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轉移,建立大型實驗儀器和尖端設備共享平臺,降低企業初始投入成本,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四)創新政府服務方式。建設一站式走出去政務服務平臺,打通企業出海“腸梗阻”,實施部門聯動,推出政務服務組合拳,重點為企業提供國別投資指南、宣傳推介、項目對接、國際合作、風險預警、金融服務、知識產權、資源交易、進出口、跨國語言服務、跨國人才引進等線上線下綜合服務,聚焦企業出海難點,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化服務,切實降低企業出海成本和風險。
二、實踐效果
(一)內陸型國際合作新機制初步形成。通過一系列探索,初步探索出了跨國園區的同步開園、資源同步共享、市場同步開拓、通道同步構建、招商投資同步的新型機制,切實提高了產業互補與資源協同能力。雙向投資的國民待遇機制的確認、幣種結算效能的提升與知識產權等界定等一系列規則探索和一站式高效的政務服務,有效打消了外資在華投資的顧慮,提高了內資出海的積極性,切實維護了內外資的合法權益。
(二)國際合作交流成果豐富。目前,中俄絲路創新園、中加國際創新中心、中德國際創新中心等載體已在灃東新城開園運營,先后吸引了Gestalter Robotics等上百家德、俄、法等國高科技企業、科研機構入駐,加速了一批融合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業態集聚灃東。俄方的中俄創新園也已開園,吸引了深圳騰達、北京孟子學院、阿森納科技等國內20余家企業已在境外開展各類項目投資與資源整合;在俄方開展海外投資與業務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的近十個貿促中心,已經成為世界了解陜西的重要平臺,先后舉辦了百余場專題推介與精準招商,促成了60余家國外企業來陜投資。
(三)國際科技資源統籌效果明顯。依托國際離岸資源統籌等抓手,先后落地了中俄激光技術及應用研究所、“一帶一路”法醫聯盟、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國際漢唐學院等10余個國際合作聯盟、舉辦的西安硬科技大會、中俄(工業)創新大賽、中俄絲路工業與科技創新論壇等品牌活動,集聚了國際最前沿的技術與資本、人才與項目;探索的國際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推動了國內知名高校與境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一批俄、英、法等國頂級科研機構和團隊與國內高校、企業建立了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機制,并通過灃東新城創新的孵化產業體系,實現國際科技資源的要素歸集與成果落地,目前已有500余家境外企業與科研機構、上千名海外人才意向落戶灃東新城。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持續開展模式輸出與規則探索。以深化國際合作為核心,突出模式輸出,建設更多的“一園兩國”型合作園區,持續推動國際離岸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與國際資源的同步接軌,并在離岸金融服務、離岸研發和離岸貿易等領域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實現制度性創新和服務貿易協同發展。
二是加快國際資源要素整合。申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認證,構建深度、垂直、專業化的“線上+線下”服務體系,探索國際產學研深度合作的新方向,同時舉辦跨國論壇、招商活動,優化投資政策體系,切實將灃東新城打造成為陜西吸引外商投資、陜西企業走出去的第一平臺。
三是切實提升綜合服務效能。重點在境外設立一站式國際企業服務窗口,為境外企業提供來華投資一站式對接服務,同步完善現有綜合服務平臺、擴展應用場景,為“走出去”、“引進來”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