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陜西省西咸新區人社民政局聚焦脫貧攻堅、聚焦困難群眾,針對社會救助工作力量不足、效率不高、辦理不便等問題,全力推進“互聯網+社會救助”,創新開發“西咸新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全面集成社會救助領域多個系統,推出了“入戶調查”等多個移動辦事平臺,并將系統服務嵌入多個政府移動媒介進行推廣應用,形成了好用、實用、管用的西咸新區社會救助“一網通辦、一門受理、群眾最多跑一次”信息化服務模式。該系統充分利用互聯網、人臉識別、身份證識別、手機定位等技術,可實現困難群眾足不出戶辦理社會救助業務,民政工作人員全流程移動化辦公,極大提高了救助的及時性、主動性和精準性,為助力民政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是系統兼容并蓄,功能較為完善。按照集約資源,整合力量的原則,全面集成了“社會救助動態監控系統”“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入戶調查系統”“一門受理系統”等4個系統功能,新打造了“入戶調查”“自助申請”“自助復審”“救助監查”等4個手機移動辦事平臺,統一系統界面,優化操作程序,并將系統服務嵌入“西咸新區微信公眾號”“西咸新區二維碼門牌”等多個政府媒介進行廣泛推廣應用,形成了功能完善,簡單好用的社會救助“一網通辦、一門受理、群眾最多跑一次”信息化基礎平臺,為社會救助工作提質增效奠定了基礎。
二是系統界面清晰,操作簡便易行。為方便群眾和民政工作人員使用,系統采用模塊化界面,群眾通過專用微信公眾號,和嵌入在“陜西省救助核對”“陜西民政救助”“西咸新區”“西咸新區扶貧開發辦公室”等官方微信公眾號可辦理社會救助業務,實時查詢受理狀況,實現足不出戶申請救助申請。民政工作人員通過手機、高拍儀等設備獲取救助對象個人申請、家庭收入證明、殘疾證明、醫療費用票據等資料,實現審核審批全程電子化。同時通過系統內設的轉介辦理功能,可在同一個便民服務窗口,直接受理或轉介受理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等所有社會救助業務。
三是系統數據共享,比對快速準確。為確保社會救助精準、及時,通過與省民政廳經濟狀況核對系統數據對接,可在系統中將待審核狀態救助對象一鍵提交省級核對系統數據庫,實時查看核對進度,提高救助對象認定精準性和及時性。通過建立累積沉淀救助對象信息庫,連接人口、醫療、就業、殘疾人等數據信息庫,采取人工智能算法,對擬救助對象進行貧困度評分,設定等級,提出精準救助索引,幫助民政工作人員實現困難群眾主動發現,主動提醒,及早救助。另外,利用GPS精準定位和“人臉識別”“活體檢測”“身份證識別”等技術,精準認定救助對象,可實現“救助對象復審”,“特困供養、六十年代精簡人員遠程復審”在線辦理,進一步簡化了程序,方便群眾了操作,成為了開展社會救助工作的“好幫手”。
四是系統全程監管,政策執行可控。在救助政策監管上,縣級以上賬戶可隨時查詢下一級賬戶中具體救助對象申請審核審批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工作進度和實時工作狀態,對工作時限超時、審核審批環節漏項錯項等問題,隨時提醒糾正。縣級賬戶可在手機端實時查看鎮街和村社區的救助對象統計數據,可精準到每戶對象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員、救助金發放情況、臨時救助情況等等。同時通過精準定位救助對象住址,可直接導航至其家中,幫助工作人員開展脫貧攻堅排查、貧困戶排查、城鄉低保特困復審抽查等事項。系統的應用,已成為監管救助政策執行的管用“利器”。
通過系統應用,西咸新區社會救助各項政策得到高效、精準全面落實,在保障困難生活、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3月以來,該區已運用“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系統”,排查2014年至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267人,精準全面完成了排查任務;為778名困難群眾辦理了社會救助業務,542名困難群眾通過審核;新增低保對象71戶168人,調整分類施保308戶667人;完成入戶調查3057戶,民主評議3031戶;264名特困供養人員、64名六十年代精簡人員通過手機“自助復審”功能,成功復審。(西咸新區人社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