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西咸新區行政審批局一方面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加快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有序恢復,確保政務服務事項按期辦理,“兩手抓、兩不誤”,實現了疫情防控細節入手,政務服務溫暖入心。

一、政務大廳分區管理,安全辦事有保障
西咸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推行“業務辦理七步法”,以十人為單位、四區同步辦理,保障中心業務正常受理。一次只同時接待10名群眾進入大廳辦理業務,退一進一,嚴格控制人員數量。在“排隊等候區”以一米地標為間隔,提示群眾排隊等候,同時有幫辦人員提前幫助群眾整理資料。在“測溫消毒區”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引進中國移動5G智能機器人,協助為辦事群眾檢測體溫;定期對政務大廳各區域、部位和設施設備在衛生清潔的基礎上進行消毒活動;工作人員對辦事群眾及攜帶的物品進行酒精消毒。在“電子幫辦區”工作人員為填報座位間隔編號,引導群眾對號入座,保持適當距離,并且在自助服務設備顯著位置張貼操作指南,方便群眾自主辦理業務;“業務受理區”經過幫辦人員提前指導、準備材料,受理窗口做到快速審批、即辦即走,避免人員長時間停留。

二、“店小二”提前介入,服務企業精準具體
新區行政審批局對新區在批項目展開全面梳理,安排駐企聯絡員及“店小二”服務隊伍,全面跟進項目進度、計劃安排,了解解決存在問題,提前為企業提供審批流程、申報方式等針對性的審批指導服務,讓企業在疫情特殊時期,不必出門就能享受“店小二”幫辦代辦服務。2月9日以來,共對陜建集團、綠地集團西咸公司、中天集團、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管理辦公室等20多家企業提供審批業務指導,為項目完成開工前審批工作提供服務保障。

三、創新工作舉措、加大業務清零力度
(一)全程網辦、材料精簡復用。對有條件的審批事項,通過政務服務平臺全程在線審批。企業在政務服務網上填寫電子申報表時,提交數據信息通過“系統共享一批、申報材料復用一批、部門材料共用一批、“店小二”提前采集一批的方式實現數據共享,使企業填報信息和申報材料數量總體減少70%以上。綠地能源金融中心B、D地塊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過程中,創新“四個一批”工作方式,將受理所需的7個材料精簡至3個,減輕了疫情期間企業跑動提交審批材料的負擔。

(二)容缺受理、先辦后補。 對于疫情期間審批非必要材料采取容缺受理,先行審查,EMS郵寄結果。2月初,陜西正晟康源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申報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為保證企業盡快投入應急物資生產,工作人員對部分資料容缺受理,主動開辟“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原本需要20個工作日辦結事項只歷時2個工作日就辦結,次日便為企業發放《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極大提升審批效率,確保企業以最快速度投入生產。

(三)不見面審批,服務零距離。針對現場踏勘、專家論證、技術評審等特殊環節,積極推進“線上評審、網上論證、視頻踏勘”等新方式,以電子函件、視頻指導等形式對需整改的問題和送審稿提出審查意見。西咸國際文化教育園灃河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堤岸工程項目立項、中南菩悅項目的節能審查、西咸青創園的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均采取視頻函審的方式進行,項目申報不僅沒有因為疫情耽誤進度,反而極大的提高了審批的效率和便捷度。自3月2日至6日,新區新城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辦結各類審批業務57511件,大廳現場辦理6625件。
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不僅考察了新區行政審批局防疫工作是否到位,更是對西咸政務“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全程網辦”等審批制度的綜合考驗。新區行政審批局將繼續堅持做好防疫工作,不斷創新審批服務舉措,爭做政務服務改革的排頭兵,努力向新區企業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