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一、改革背景
空港新城審批服務局認真貫徹落實西安市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的要求和西咸新區“三服四化”基層便民服務改革精神,著力加強基層便民服務能力建設,率先在全省實現了街鎮便民服務大廳入駐公安戶政、車駕管、市場登記、稅務辦理和水電氣等便民服務事項的“一廳”式辦理,極大的方便了群眾辦事。
但是在開展政務服務業務中仍然發現了一些群眾辦事的難點和堵點問題。一是服務事項相關的證明材料多,相關表格填寫內容較多,如婚育證明、親屬關系證明、家庭貧困證明、喪葬補助證明等。二是一些民生事項老百姓需要在村和街鎮兩頭多次跑的問題,如在辦理二孩生育證明時就需要先在村委會領表,找婦聯主任簽字,再到村委會蓋章,最后到街鎮辦事大廳去辦理。三是一些民生事項在社區(村)和街鎮辦理過程中存在搭車收費和搭車辦事的情況,如把繳納物業費、水電費作為給群眾蓋章證明的前置條件。四是雖然現在各級政府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延伸到了街鎮甚至社區,但是社區的基層干部和群眾的信息使用水平不高,不能使用自助機、PC在線填寫各種表單,反而影響了群眾辦事的便捷性。
面對這些問題,空港審批服務局多次深入各街鎮辦事窗口、街鎮的內設二級部門,走進社區(村、組),經過和基層干部群眾的座談和走訪,匯總了52條問題。并和這些問題所涉及的新城各有關業務部門進行了溝通,對于解決群眾辦事的難點和賭點問題進行積極探索。
二、我們的做法
1、按照新區三服四化的要求,審批服務局對街鎮便民服務站的99服務事項逐事項研究辦事指南,辦事材料的合法合規性,減證明、減材料、減流程。去掉重復證明材料12項,去掉多余辦件材料8項,壓縮流程26項。
2、針對群眾辦事多頭跑和社區(村)搭車收費的問題,我們對部分辦事事項進行了流程再造。借鑒司法“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北杜街辦試行群眾辦事“誰主張,誰證明”群眾辦事一證通(身份證或戶口本),28項需要社區(村)填表蓋章的事項實際為群眾的生存證明和有關事項的簡單確認事項,不再由辦事群眾提供。辦事群眾只拿一張身份證去便民服務站窗口辦事,由辦事窗口工作人員將群眾辦事所需的各類證明和辦件材料在線填寫,需要社區(村)蓋章證明的材料,由辦件窗口向群眾所在社區(村)通過一次辦平臺發起蓋章流程,社區(村)干部收到蓋章申請,10分鐘內須登錄系統進行信息確認蓋章。確認蓋章后,加蓋電子印章的辦事材料即時回到流程發起窗口,完成后續辦理。
2、搭建空港新城群眾辦事一次辦平臺。該平臺支持PC端和手機端,手機端支持多種手機。可滿足窗口人員PC端發起業務,社區干部手機端確認。平臺的開發充分考慮到社區(村)干部的信息化應用水平的問題,在手機端做到了極簡使用,只需戳一下手指就能完成信息確認。同時該平臺還具有電子簽章的功能,所有的社區(村)的公章都實現了電子化。需要社區(村)蓋章的材料,社區(村)干部確認后會同時加蓋村(社區)印章。為了保證一次辦平臺常態化運行,出臺了《空港新城一次辦平臺運行辦法》,約定一次辦平臺電子簽章材料和紙質材料具有同等效力,社區(村)在收到確認蓋章申請后須10分鐘予以辦理,超時督辦。
4、強化監察,監督問效。將“一次辦”平臺事項辦理的全流程功能納入到效能監察中,并將以前由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單獨監察變為與街鎮共同監察和問責,解決了線下辦理過程中街鎮的政務服務效能監察能力較弱及監察不到位的問題,有效提高了監察能力,更加規范了平臺運行,保證了企業群眾辦事效率。
三、改革成效
平臺的上線,把原由群眾自行前往村委會蓋章的事項,統一轉變成由窗口發起、村委會核實、窗口統一加蓋審批專用章的審批流程,大幅度縮短了群眾辦事時間,變“群眾跑”為“數據跑”,落實了李克強總理的要求:“能夠政府內部互相證明的事項,政府就該自己擔起核查的責任來。不能再讓老百姓為個證明東奔西跑了”。真正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的零距離辦事。截至目前,已為300余位群眾辦理了652件事項。
“一次辦”平臺全面上線運行,在北杜街道辦形成“多點分布,就近服務”體系,原來只有轄區街鎮便民服務大廳能辦理街鎮授權的事項,現在在兩個規模較大的居民居住小區都實現了該項功能,群眾就近辦事。
一次辦平臺規范的運行,嚴格執行時限要求,保證群眾辦事效率,堅決杜絕“吃、拿、卡、要”和其他違規違紀現象,極大的改善了干群關系,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四、下一步計劃
(一)以現有事項清單為基礎,不斷整合群眾企業高頻辦理事項,擴大一證通、“一次辦平臺”的覆蓋面,切實做到提速增效,方便群眾企業就近辦事,突顯 “多點分布,就近服務”的特色。增強試點效應,帶動新城政務服務綜合水平提升。
(二)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以小為大,從基層尋找創新突破口。利用大數據系統優勢,結合“一次辦”平臺的辦理功能,借助新區政務服務平臺,打造更高層次的“主動服務和精準服務”,拓展服務內容,加快“15分鐘政務服務便民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