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西咸新區營商環境建設“十四五”專項規劃》印發。“十四五”期間,西咸新區將著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的“四最”營商環境,全面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努力構建“高效便捷的投資建設環境、有序便利的市場經營環境、開放共贏的外資外貿環境、多元共生的產業生態環境、優質規范的政務服務環境、包容審慎的監管執法環境和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環境”七大營商環境體系,打造具有西咸特色的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新高地。
“十三五”時期營商環境建設成效
“十三五”時期,西咸新區堅定不移以追趕超越為主題,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線,相繼出臺《西咸新區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西咸新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等營商環境優化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新區營商環境各方面建設水平顯著提升。
政務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實施“證照分離”“3450”“八辦”“四電”“一件事一次辦”“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等改革提升行政審批效能。新區企業開辦平均用時壓縮至1.6天,經營許可證實現4個工作日內辦結,社會和政府投資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平均審批用時分別壓縮至38和81個工作日,全區新登記市場主體由2015年的1.45萬戶躍升至2020年的27.7萬戶,五年增長19倍。全面推行“三服四化”便民服務改革街鎮可辦事項從20項左右擴展到420項,作為全省唯一案例入選《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
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日趨完善
新區全面構建“6+1”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持續增強,新區累計聚集高新技術企業24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11家、建成眾創載體50個、引進與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4538名。
法治化建設顯現成效
在陜西省率先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創新綜合行政執法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陜西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項目”。建成西北首家法律服務創新產業園——陜西省西咸新區(自貿區)法律服務創新產業園,進一步打通法律服務產業生態鏈。在全省率先使用互聯網無人律師事務所,為轄區內企業及個人提供“高效、精準、便捷”的服務。
“十四五”期間營商環境建設重點任務——構建七大營商環境體系
1.打造高效便捷的投資建設環境
深入推進“一套流程管項目”改革:對工程建設項目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大幅減少企業申報材料,實現工程建設項目“極簡申報”。
推進“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建立“多規合一”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形成“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
推進中介服務超市建設:建立市政“一站式”全程便捷服務,全面推進用水、用電、用氣服務全面進駐線上線下政務大廳,加快實現報裝、查詢、繳費等業務“全程網辦”。
推進不動產登記改革創新試點: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實現不動產登記、交易、繳稅線上線下“一窗受理、并行辦理”。
2.打造有序便利的市場經營環境
商事注冊集成審批改革:打造手機微信端的企業開辦統一平臺,按照全程電子化模式,一個流程,一次申請,集成審核,最終將實現“零見面”辦理企業開辦業務。
推進資本超市建設:完善豐富資本超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功能,推動新區金融服務機構集聚,為資本和企業供需雙方提供更直接、更深入的對接模式和平臺。
“互聯網+政府采購”建設:建設標準統一、品目齊全、交易快捷、公開透明的政府采購網上商城。政府采購項目全面實現在線獲取招標文件,不見面進行投標、電子化開標、線上進行評標。
3.打造開放共贏的外資外貿環境
推動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在產業業態、海關監管模式等方面加強創新探索,進一步推動對外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實現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激發市場活力,打造服務貿易發展高地,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培育和提升開放型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咸新區建設:建成貿易投資便利、營商環境優異、創新生態一流、高端產業集聚、金融服務完善、國際經濟交往活躍、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
4.打造多元共生的產業生態環境
平臺經濟產業發展改革:強化平臺經濟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合、拓展消費市場、吸納勞動就業等方面的功能,提升創業和就業活力,解決平臺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以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為契機,圍繞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3大目標,緊扣總窗口定位,發揮“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作用,打造集科研、中試、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全方位復合型平臺,進一步增強創新創業活力,建設成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支持西部科技創新港發展:加快西部科技創新港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在高層次人才服務、企業融資、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強部署,建設全國領先的科創特色政務服務標準化示范區。
產業鏈制度創新實施探索:圍繞事項環節的相關方向和問題,規劃制度創新工作線路圖,優先疏通重點環節,最終打通整個創新鏈條,圍繞特定領域形成集成性高、示范性強、綜合性優的創新型發展模式。
西咸新區海內外人才公共就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構建覆蓋全區的企業-人才對接平臺,建設西咸人才庫,為新區企業節約招聘成本,為新區人才提供線上線下聯動服務。
建立人才信用體系:研究制定對人才信用評價以及相關信用服務的標準和規范。建立各部門數據共享的動態人才信用數據庫,實時掌握人才信用“紅黑名單”。
打造海外人才全流程服務體系:梳理并出臺包括入境工作手續、生活保障和后續服務在內的海外人才的全流程辦理細則,明確每個事項的辦理流程和受理單位,提供可供外籍人才選擇的提供相關幫辦代辦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形成海外人才全流程服務體系。
5.打造優質規范的政務服務環境
“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出臺《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改革實施方案》《市民“全生命周期”辦事一冊通》,線下設置“一件事一次辦”綜合服務窗口,線上開發建設“一件事一次辦”服務系統,在全區實現更深層次的“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
西咸新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形成新區動態共享數據庫,實現更大范圍的政務數據互聯互通。
政務數據資源開放交易平臺建設:制定公共數據開放計劃,研究確定可供開放的數據主題,扎實推進新區政務數據資源開放平臺建設。
創建“無證明城市”:新區、新城兩級做到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通過數據共享、個人承諾、即時通訊多種方式,實現群眾和企業辦事過程無需提交證明材料。
推進“三服四化”改革:實現轄區村(社區)標準化便民服務室全覆蓋,在商圈、企業總部、園區、高校和旅游景點等產業聚集區探索建設20個標準化“政務服務便利店”,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政務服務圈”,實現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6.打造包容審慎的監管執法環境
集成智慧監管改革:建立市場監管的數據自動采集,自動分析,自動處理,以及輔助監管、輔助辦案的新型業務系統,提高監管執法效能,提高科學化、智慧化、精準化水平。
信用西咸體系建設:建立集信用歸集、信用分析評價、信用應用、信用修復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等功能于一體的系統平臺,建成政務、商務、社會、司法四個層級的信用體系。
7.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環境
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強化政府公職人員法律意識,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新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
咸陽市渭城區人民法院空港新城臨空自貿法庭建設:加強臨空自貿法庭建設,全面發揮司法監督職能,進一步助力空港樞紐建設,服務臨空自貿發展,推動打造臨空經濟創新高地。
西安仲裁委員會臨空經濟仲裁院建設:加快臨空經濟仲裁院建設,建立臨空經濟仲裁標準,探索創新臨空經濟仲裁模式,打造臨空經濟仲裁示范區。
西咸新區(自貿區)法律服務創新產業園建設:加快法律服務創新產業園建設,推進“一帶一路”創新法律服務中心、陜港法律服務橋、“一帶一路”法律研究中心等重點項目落地,推動法律服務機構、法律人才等資源要素集聚,實現新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覆蓋。
實施法治政府建設“六大工程”:實施法治政府建設“雙驅”工程、鄉鎮(街道)法治政府建設強基工程、法治政府建設評估工程、法治化營商環境評價工程、干部法治素養提升工程和法治政府建設信息化推動工程。
到2025年,西咸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水平顯著提高,難點堵點問題得到有效紓解,重點領域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有效構建起七大營商環境綜合體系,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綜合功能顯著增強,國家級新區發展活力持續釋放,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營商環境“西咸經驗”,打造營商環境“西咸品牌”,實現“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更加有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