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全面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要求,進一步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聚焦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領域標準的制定,不斷加快營商環境標準化建設,逐步建立起以統一、精簡、規范、高效為目標的審批服務機制,走出了一條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支點,政務服務提升為杠桿,撬動政府職能綜合轉型的發展道路。
一、權責明晰,建立流程化審批機制
(一)統一事項標準,規范審批流程。根據下放權限制定權責清單和審批事項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審批;全面梳理進駐政務服務大廳35個部門1122項政務服務事項的名稱、編碼、類型、設定依據等法定要素,將辦事指南要素由6項擴充至24項,建立標準化政策法規庫,形成標準化手冊、辦事指南、申請資料樣冊,確保同一事項 “無差別受理,同標準審批”;進一步細化行政許可審批程序,規范審批流程,約束自由裁量權,制定配套制度,從受理、審查、聽證、勘查、評審、辦結、送達等各環節進行優化,確保事項辦理全流程合法合規、高質高效。
(二)集成審批模式,深化工建改革。完成工程建設項目涉及事項標準化梳理和流程再造,建立部門協同、整體聯動、線上線下融合的審批模式,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 “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并聯審批。梳理出 “評審評估”“立項用地工程規劃許可階段”等4個 “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并聯審批套餐,整合涉及審批事項的申請表形成 “一張表單”,進一步精簡申請材料、再造業務流程,最終實現 “只進一扇門、只到一個窗、只填一張表、只交一套資料、只需跑一次”的改革成效。推出市政路網工程、電網工程、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項目等多類 “主題式、情景式”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并聯審批套餐。
(三)明確公開標準,規范審批行為。依托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準確及時公布審批服務事項、辦事指南、辦事流程、辦理結果及行政執法主體、人員、職責、權限、救濟渠道等信息,并根據法律法規及職能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規范行政許可決定文書制作,主動告知審批事由、審批依據等,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均設置信息公示牌,明示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申請材料示范文本、辦理進度查詢、咨詢服務、投訴舉報等信息,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斷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做好審批事項結果公布公示,強化辦理職責權限,細化操作流程、答復模版,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工作臺賬,梳理時限節點,提升辦理規范度,促進信息公開標準化。
二、健全體系,推行規范化服務標準
(一)加大培養力度,提高服務團隊規范性。通過定期梳理應知應會事項清單、制作標準化業務操作規程、集體培訓、“一對一”跟窗培訓、定期開展業務知識能力考核、建立員工個人業務 “檔案”等方式,全面提升窗口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出臺 “服務之星”“政務服務秘書”等評選辦法,建立多維度獎勵激勵體系,目前已培養各業務窗口業務精英55個,占比92%;組建幫辦團隊,全面構建 “導引—幫辦—窗口”全鏈條式幫辦代辦服務體系,前置業務咨詢、資料預審等環節,為群眾審核資料查漏補缺并跟蹤審批結果。
(二)強化顆粒拆分,推進管理標準制度化。細化進駐網上大廳各部門職責,明確線上審批服務流程,構建多級聯動、規范透明、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推行 “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建立涵蓋工作紀律、考核管理、廉潔制度等顆粒化管理制度,對人員、辦公區域環境、設備、物料等現場管理要素進行分區分片監管。圍繞 “標準全覆蓋、管理全規范、服務全方位、滿意全過程”的標準化建設要求,全面推行告知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規范,制定涵蓋工作規范、行為規范、投訴處理、責任追究考核評價等特色標準,打造一流政務品牌。
(三)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不斷延伸服務鏈條,織密服務網格,共計下放412項事項至各便民服務站、便民服務室和標準化便利店。結合群眾需求,擴充 “多點可辦、全城通辦”事項至534項,實現不受轄區限制,就近便民服務站點即可辦理業務,自實施以來,累計通辦事項達3500件;組織幫辦服務團隊進社區、園區、村組并常態化開展節假日延時服務,方便群眾 “就近辦、隨時辦、隨心辦”。同時,按照 “自愿委托、無償代辦、全程服務、合法高效”原則,主動將各項優惠政策、惠企服務送進企業,變 “企業跑”為 “幫辦跑”。
三、閉環管理,打造標準化營商環境
(一)統籌規劃,加強標準化頂層設計。聚焦市場主體,優化服務供給,構建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標準化管理服務機制。推進企業開辦 “2小時以內”辦結,推動政府類和社會類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減至60個和30個工作日內,營造寬松、快捷的準入環境;促進各類公共資源交易 “零收費”“零跑路”,鼓勵跨境貿易 “即審即放、快速通關”,支持中小微企業信貸服務模式創新,拓展企業納稅 “網上辦,線上答、關聯審、線上貸”,打造高效、便利的經營環境;開展深化簡易注銷登記改革試點,探索長期吊銷未注銷企業強制注銷,嘗試預重整和破產案件簡易審理,搭建規范、透明的退出機制。
(二)高效落實,強化標準化政策支撐。建立高效統一的管理流程,及時制定和實施統一的標準,對事項辦理條件、實施主體、申報材料、服務內容、監督管理等做出明確規定,多部門協同配合、高效運轉,推動行政資源一體化管理;聚焦深化 “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目標和任務,先后制定 “證照分離”改革、“一件事一次辦”、工程建設項目區域評估、“交房即交證”“清單制+告知承諾制”等相關政策文件,進一步強化流程管理,為各項改革舉措落地提供標準化支撐。
(三)內修外治,構筑標準化監管體系。統一考核督查標準,建立營商環境聯席會議機制,持續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進一步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營商環境特邀監督員制度,全方位監督政務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以考促優,以督促進;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清理規范行政處罰事項,全面細化執法辦案和處置投訴舉報的程序和要點,統一執法標準和尺度;建立 “包容審慎,剛柔并濟”的市場監管規則,全面梳理事中事后監管事權清單,合理分配各類資源,整合多項監管要素,明確日常監管工作流程,做到 “一次進門,全面體檢”,提高監管效能,構建公正、規范的監管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