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優化營商環境

西咸新區“七鏈”助企促創新打造科創平臺全生命周期服務新模式

去年以來,西咸新區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圍繞立體聯動“孵化器”、科技成果產業化“加速器”及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聚集整合“政產學研金”各類科創要素,精準發力,多點突破,打造科創平臺全生命周期服務新模式。

一、完善政策鏈,實現“免申即享”

自啟動總窗口建設以來,在省級政策包、西安市專項政策框架指引下,西咸新區著力構建全方位政策體系,制定發布優化營商環境18條、宜居環境10條、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建設15條等政策舉措,圍繞人才、金融、園區等核心要素供給,逐步形成多層級多維度政策體系。建立政策兌現快速機制,打通省、市、區三級政策兌現通道,創新人才、科技企業、創新平臺、中介機構四類創新主體可在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一站式申報兌現,通過政務數據后臺共享,符合條件的企業不需申報即可享受政策支持,省、市、區三級政策已累計兌現獎補資金1.92億元,其中西咸新區財政已兌現1.01億元。

二、深化政務鏈,實現“一鍵辦理”

做優線上服務,推行商事集成注冊改革試點,打通系統壁壘,在申報“前臺”和審核“后臺”之間搭建“中臺”,將企業開辦涉及多部門的注冊辦照、刻制印章、申領發票、參保登記、公積金繳存等5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項審批,實現“一鍵申請、一庫共享、一次辦理”,企業開辦2小時辦結。做強大廳功能,以秦創原綜合服務為載體,設置企業開辦、政策兌現等5大類綜合服務窗口,引進共性技術、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機構為各類科創主體提供“創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一站式、標準化、全流程服務。融合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等20余項業務,提供移動端、PC端以及數據大屏端同步訪問。此外,西咸新區政務服務網實現新區、新城、街鎮、村(社區)100%全覆蓋,電子證照數據向省級實時推送,去年全年共收集制作電子證照模板118個、發放電子證照(含電子批復)1.2萬份,“最多跑一次”率97.55%,即辦事項率58.05%,辦理環節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精減10%以上。

三、重塑審批鏈,實現“極簡極速”

推行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模式,工業、科研用地推行“標準地+承諾制”,按照施工時序分階段核發施工許可。優化用地手續,項目憑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即可作為建筑工程用地批準手續,按照基坑、地下室、地上部分三階段申辦施工許可。全面取消工業項目施工圖審,實行勘察設計質量安全承諾制和勘察設計人員終身負責制,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重塑項目審批流程及環節,有效解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多、環節雜、時間長”等難點堵點問題,相較以前企業可提前2-3個月開工。推行水電氣暖訊“一次辦”改革,取消外線審批,將水電氣暖訊各類管網鋪設至項目用地紅線邊界,系統集成、一鍵接入,一窗受理、一次辦結,實現“一張表單、一套材料、并聯審批、聯合驗收”,申請材料壓縮80%,審批時限壓縮60%。

四、擴容載體鏈,打造示范陣地

編制《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產業定位與空間布局指引》,規劃建設科創載體93個共計2217萬平方米,去年已建成使用309萬平方米。依托灃東新城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加快打造“三維支撐”(空間、政策、服務)、“四個為主”(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五個聯動”(貫通資源聯動、打通體制聯動、聚合要素聯動、區域協作聯動、孵化全程聯動)的立體聯動孵化器示范樣板。完善協同創新機制,強化與省級部門協同,與各地市共促打造離岸研發中心、飛地孵化園等載體,力促項目轉化,提速科創落地,吸納更多科創要素共建平臺、擴容平臺。去年全年新增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950家,同比增長55.5%;244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省科技廳評審;技術合同交易額106.88億元,同比增長33.6%。圍繞全省23條重點產業鏈發展,整合高校院所、國企、行業龍頭企業、創投機構等多項資源,形成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臨空經濟、科技研發、文化旅游、總部經濟六大千億級產業和都市農業為引領的“6+1”主導產業集群的“兩鏈”融合產業定位。

五、激活人才鏈,實施“精準服務”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建設“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圍繞“科技經紀人”“科學家+工程師”“新雙創”三支隊伍,探索“高校聘用、企業取薪、政府支持、成果共享”的選才用才機制。出臺科技創新人才計劃,構建“戰略科技、科研創新、創業管理”等6類人才體系,真正讓人才鏈全力激活創新鏈、全面促進產業鏈。制定系列專項人才措施,從創業基金、創新獎勵、就學就醫、住房保障等方面,讓人才“愿意來、來無憂”。推行人才“一對一”服務制度,為高層次人才配備工作聯絡員,提供24小時“一鍵呼”服務,讓人才全心全意來創業、一心一意謀發展,逐步形成戰略定位明確、產業結構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優質化發展的趨勢。依托西咸新區人力資源產業園,著力打造“國際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圍繞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積極探索形成多項可復制推廣的人才工作及人力資源服務業改革創新經驗及模式,園區運營以來,累計服務企業單位1139家次,服務人數近7.7萬人次。

六、拓展金融鏈,實施“專科輔導”

打造優質金融服務方陣,建成“秦創原首貸服務中心”,開發推出“秦創貸”“人才貸”,聯合長安銀行、秦農銀行、建設銀行等7家金融機構推出42款科技金融產品為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建立“金融輔導員”制度,會同銀行、基金、證券等金融機構,組建一批業務精、服務好、素質強的金融服務隊伍,開展“一企一策”精準配對,為有技術、缺資金、不熟悉融資業務的科創企業提供個性化融資支持與服務。發揮基金培育作用,依托平臺成立的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設立了總規模6億元的“科技創新春種基金”,積極吸引社會化創投,引進2支種子基金、4支成長基金、3支創投基金,總規模26.07億元,逐步形成“財政引導、市場參與”百億基金群。預計到2023年,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將建成“雙創”服務平臺30個以上,創新基金規模超100億元。

七、創新服務鏈,實現“接訴即辦”

建立助企聯絡員制度,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企業投資運營三個階段,分別配備專屬聯絡員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五上”和重點監測企業全部配備助企聯絡員,提供“一對一”專屬服務。開發“西咸政企通”平臺,一端綁定各類市場主體,一端綁定西咸新區各部門,推出“政策發布、獎補兌現、金融超市、咨詢投訴”等功能,建立“接訴即辦”工作制度,規范明確全方位、全鏈條的營商幫扶體系,對企業咨詢投訴的問題,采取限時辦結、分級督辦、滿意度評價、綜合打分等方式,建立“24小時在線服務”保障機制,打造“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服務模式。去年以來,西咸新區營商環境滿意度達96%以上,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及投資活躍度大幅提升,截至去年年底,西咸新區實有市場主體422583戶,同比增長54.3%,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24202戶,同比增長53.3%。